大连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大连大学

[切换城市]
大连站> 大连教育> 大连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信息

大连交通大学

英文名: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简称:“大连交大”,“大连交通” 所在地:大连 院校代码:10150 类型:工科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工类/考研院校

省部共建大学
  • 大连交通大学师资怎么样, 大连交通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具有专任教师1003人,其中,教授147人,副教授361人,博士生导师5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5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选5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部级优秀教师7人,辽宁省高校教学名师12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7人;辽宁省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大连市领军人才6人;大连市优秀专家9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

  • 杜礼明
  • 姓  名 杜礼明  职  称 副教授  学术职衔 硕士生导师  所学专业 动力机械及工程  研究方向 计算流体动力学 车辆空气动力学  联系电话 0411-84105786-8006  Email dlm@djtu.edu.cn dulm@vip.sina.com  学习工作经历  2008.05-现今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6.03-2008.04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3.10-2006.02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现代化工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1999.09-2003.09 在大连理工大学学习,获得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1996.09-1999.06 在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材料工程系学习,获得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992.09-1996.06 在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材料工程系学习,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承担项目情况  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主要有:  1. 2009.1-2011.12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气动效应及其对车体和侧窗的影响”(TPL0906),项目负责人。  2. 2009-2011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点课题“高速铁路基础理论研究——高速轮轨关系深化研究”(2009J001-A),研究人员。  3. 2008.10-2010.10,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点课题“高速铁路基础理论研究-高速轮轨关系研究”( 2008J001-A),研究人员。  4. 2010.1-2010.12 横向项目“HXD3C机车风机风道性能计算分析和优化”,主要研究人员。  5. 2010.1-2010.12 横向项目“出口新西兰机车风机风道性能计算分析和优化”,主要研究人员。  6. 2008.08-2009.05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项目“HXD3B电力机车机械间热流场分布计算分析”(07HT10500000058),项目完成人。  7. 2008.02-2008.04 横向项目“电力机车风机系统性能优化分析”,项目完成人。  8. 2007.09-2008.01横向项目“机车牵引电机通风机及各通风道性能计算分析和优化”,项目完成人。  9. 2003.10-2005.1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氢源技术”研究(KGCX1-SW),总经费:4600万元,本人所参与的子项目“75kW甲醇自热重整氢源系统”(KGCX1-SW-06)课题经费近800万,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负责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10. 2005.01-2005.1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项目)“稀土催化材料的纳米化效应和催化作用基础”(2004CB719506),子项目“重整制氢过程稀土催化材料的纳米化效应和催化作用基础”,经费:188.31万,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负责实验研究。(排名第二)  11. 2005.01-200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甲醇自热重整制氢过程的催化基础及多反应耦合研究”(20590365)。作为主要申请人员和主要研究成员,负责甲醇自热重整制氢系统的动态模拟和实验研究。(排名第二)  12. 2004.05-2006.05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博士探索基金项目(2004010),经费:10万,项目负责人。  13. 2000.11-200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极稀薄混合气在往复式流动下的超绝热燃烧”(50076005)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数值模拟、燃烧器设计与实验研究。  14. 1997.6-1999.4 《易燃煤层综放开采技术研究”》子课题《综放开采防火技术研究》,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负责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与SCI收录10篇,主要有:  1. 杜礼明,解茂昭,邓洋波. 惰性多孔介质中预混合燃烧的研究进展[J]. 热能动力工程, 2002,17(99): 221-226 (EI)  2. 解茂昭,杜礼明,孙文策.多孔介质中往复流动下的超绝热燃烧的进展与前景[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2,8(6): 520-524(EI)  3. 马贵阳,杜礼明,解茂昭.内燃机缸内几种湍流流动粘度模型的比较[J]. 内燃机学报, 2002,20(5):433-437(EI)  4. 杜礼明,解茂昭.预混合燃烧系统中多孔介质作用的数值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Vol.44, No.1:70-75(EI)  5. 杜礼明,解茂昭.预混气体在多孔介质中往复流动下超绝热燃烧的理论探讨[J]. 能源工程,2003,No.5:6-11  6. Liming Du, Maozhao Xie. The Influences of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Porous Media on Superadiabatic Combustion with Reciprocating Flow. Heat Transfer-Asian Research,35(5),2006:336-350 (SCI)  7. Liming Du, Maozhao Xie.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in reciprocating superadiabatic combustion in porous med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SCI)  8. 杜礼明,王树东. 硫化氢超绝热分解制氢技术[A]. 第五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2004.10:178-183  9. 杜礼明,解茂昭. 多孔介质的热物性对往复流动下超绝热火焰的影响[J]. 热能动力工程,Vol.20, 2005, No.2: 148-152(EI)  10. 杜礼明,王树东. 超绝热燃烧技术在硫化氢分解制氢上的应用[J]. 化工进展,2005, Vol.24, No.3:231-235(EI)  11. 杜礼明,解茂昭.预混气体在多孔介质中往复式超绝热燃烧的数值研究 [J]. 燃烧科学与技术, Vol.11, 2005, No. 3: 230-235(EI)  12. 杜礼明,解茂昭. 多孔介质预混燃烧中辐射属性影响的敏感性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Vol.26 (sup.): 249-252 (EI)  13. 杜礼明,解茂昭. 往复式多孔介质超绝热燃烧器中辐射传热的有限体积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6(5),2006:672-677  14. 杜礼明, 王树东,袁中山,李德意,张骋.甲醇自热重整制氢大功率燃料电池氢源研究. 第六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海,2005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  15. Liming Du, Deyi Li, Zhongshan Yuan, Cheng Zhang,Shudong Wang. Coupling of mobile reactor of hydrogen production by methanol autothermal reforming with 5 kW PEM fuel cel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in press )  16. Liming Du, Deyi Li, Zhongshan Yuan, Cheng Zhang,Shudong Wang. Adaptability of hydrogen source by methanol autothermal reforming to Load changing on PEM fuel cell. Journal of Power Source (in press )  17. 杜礼明,李德意,张骋,袁中山,王树东. 甲醇自热重整氢源系统与大功率燃料电池联试研究. 化工学报(in press )  18. 杜礼明,王树东. 极富碳氢燃料超绝热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化学进展(in press )  19. 刘红,杜礼明. 机车用轴流式风机系统三维流场数值研究. 热能动力工程(in press )  获奖情况  2002年获河南省煤炭科技进步特等奖。
  • 覃作祥
  • 姓  名 覃作祥  职  称 教 授  学术职衔  荣誉称号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  所学专业 金属材料  研究方向 材料相变与功能材料  联系电话 0411-84105700  Email qinzx@djtu.edu.cn  学习工作经历  1982年9 月—1989年3 月 大连铁道学院读本科、攻读硕士研究生  1989年4 月—1996年6 月 大连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教、讲师  1996年7 月—2002年6 月 大连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副主任  2002年7 月—2004年5 月 大连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副主任  2004年6 月—2007年10月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  2007年11月—至 今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承担项目情况  1. 铁锰基合金的弹性和滞弹性的物理原理与恒弹性合金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0年1月—2002年12月,15.0万元,课题负责人  2. 高强高韧耐磨合金钢辙叉的研制,铁道部道岔中心,1997年8月—1998年12月,20.0万元,课题负责人  3. FeMn基合金的ε马氏体相变研究与新合金探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7年1月—1999年12月,11.0万元,主要参加者  4. 反铁磁应变电阻合金的物理原理与发展新合金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5年1月—1997年12月, 7.0万元,主要参加者  5. 铁锰基合金的物理与化学基础和新功能合金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2年1月—1995年12月, 6.7万元,主要参加者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1. Xing Lu, Bin Zhang, Zuoxiang Qin, Yansheng Zhang, Bingzhe Ding and Zhuangqi Hu,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e-Mn-Ge alloys, Materials Sci. & Eng. A: 347(2003), 258-264  2. Zhang Yansheng, Lu Xing, Tian Xing and Qin Zuoxiang, Compositional dependence of the Néel transition, structural stability,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in Fe-Mn-Al-Cr-Si alloys, Materials Sci. & Eng. A:334(2002), No1-2, 19-27  3. LU Xing, Qin Zuoxiang and Chen Xiaoqing, The two-step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of polycrystal Ni-Mn-Ga Heusler alloys, Mater. Sci. Forum.394-395(2002) 549  4. LU Xing, Qin Zuoxiang and Chen Xiaoqing, The two-step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of polycrystal Ni-Mn-Ga Heusler alloys, Mater. Sci. Forum.394-395(2002) 549  5. LU Xing, Chen Xiaoqing, Qiu lixin, Qiu Minhui and Qin Zuoxiang, The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behavior of Ni2.1Mn0.9Ga0.9C0.1 Heusler alloy, J. Dalian Railway Institute, 2000 21(4) 51(in Chinese).  6. Qin Zuoxiang, Lu Xing, TU Mingchao and ZHANG Yansheng, The effect of prestrain on the g?e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in Fe-Mn-Si alloys, Acta Metall. Sinica, 2001,37(2), 127 (in Chinese).  7. Zuoxiang Qin and Yansheng Zhang, M?ssbauer effect study on antiferromagnetic Fe-Mn-Si alloys,Hyperfine Interactions, 116 (1998), 225-235.  8. Z. X. Qin and Y. S. Zhang , Study on the magnetism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Fe-Mn-Si-C shape memory alloys,Acta Metallurgica (English edition), 10(1997), No.3, P219.  9. Qin Zuoxiang, Yu Manping and Zhang Yansheng, Néel transition and g?e transformation in polycrystalline Fe-Mn-Si shape memory alloys, J. Mater. Sci., 31(1996),2311.  10. Lu Xing, Qin Zuoxiang etal,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behavior of FeMnGe alloys, J. Mater. Research, 15(2000), 329.  11. Lu Xing, Qin Zuoxiang etal,The anomalous expansion of lattice parameter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for an Fe-24Mn alloy during e?g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Scripta Materialia, 42(2000),433  12. Lu Xing, Qin Zuoxiang etal,The effect of carbon on the antiferromagnetic transition and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in Fe-24Mn alloy,J. Mater. Sci. & Tech., 16(2000), No.3,297  13. Lu Xing, Qin Zuoxiang etal,Study of the paramagnetic-antiferromagnetic transition and the e?g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in Fe-Mn alloys, J. Mater. Sci., 35(2000),5596-5603  14. Qin Zuoxiang and Zhang Yansheng, The Effect of Bi Content on the Structure and Superconductivity of YBa2Cu3O7-x, J. of Dalian Institute of Railway.: Vol 10(1989), No.3, p1 (in Chinese)  15. Zhang Yansheng and Qin Zuoxiang, Effect of Water or Vapor on Structure and Superconductivity of YBa2Cu3O7-x, J. of Dalian Institute of Railway .: Vol11(1990), No.1, p39 (in Chinese)  16. Qin Zuoxiang, Zhang Yansheng and Zhu Naiping, Oxygen Relief/Absorption and Superconductivity of Bi-Sr-Ca-Cu-O Compounds, Chin. J. of Met. Sci.Tech. Vol 6(1990), No.6, p431  17. Qin Zuoxiang and Zhang Yansheng, Effect of CO2 and NH3 on the Structure and Superconductivity of YBa2Cu3O7-x, Bull. of Sci. Tech. Vol 7(1991),No.5, p241 (in Chinese)  18. Teng Yinli, Qin Zuoxiang,Lu Xing and Zhang Yansheng, Foundation of Data Gather System of Resistance Continuous Measure, J. of Dalian Institute of Railway .: Vol13(1992), No.3, p114 (in Chinese)  19. Yu Manping, Qin Zuoxiang, Zhang Jiajun and Zhang Yansheng, Study on g?e transformation in Fe-28Mn-4Si alloy by High-Temperature Microscopy, J. of Dalian Institute of Railway : Vol14(1993), No.1, P54 (in Chinese)  20. 热处理工程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5,北京  21. 江亲瑜、覃作祥编著,《新法英语短语快速记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北京,1993年6月  22. 覃作祥编著,《计算机在热处理中的应用》,大连铁道学院自编教材,1996.09  获奖情况  奖励名称: 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  奖励等级: 二等  项目名称: 铁锰铝铬系反铁磁定膨胀合金的研究与应用  获奖时间: 1998年10月  本人作用: 第三获奖者  社会兼职  辽宁省铁道学会材料工艺委员会主任
  • 葛继平
  • 姓  名  葛继平  职  称  教 授  学术名衔  工学博士、工学博士生导师;  管理经济学硕士、管理学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材料加工:复合材料;  管 理 学:教育经济及管理研究领域;  学习和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1980.09-1984.07 大连铁道学院 热处理专业 本科 工学学士  1984.09-1987.06 大连铁道学院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研究生 工学硕士  1996.11-1997.12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 金属学与金属物理研究所 访问学者  2002.11-2003.03 德国得累斯顿Leibniz 固体材料研究所 高级访问学者  2002.09-2005.01 大连交通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博士生 工学博士  2007.03-2008.0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管理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1987.06-1993.05 大连铁道学院 金属学教研室 助教, 讲师  1993.05-1995.07 大连铁道学院 材料系 副主任,讲师, 副教授  1995.07-1998.06 大连铁道学院 教务处 副处长, 副教授  1998.06-2000.12 大连铁道学院 外事处 处长 副教授, 教授  2000.12-2001.09 大连铁道学院 院长助理 教授  2001.09-2005.05 大连交通大学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教授  2005.05-2010.04 大连交通大学 校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04- 至 今 大连交通大学 党委书记 校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项目  (一)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  1. 主持:推进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JY055).2009.1-2010.12  2. 主持:大连交通大学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研究. 2009大连市计划项目. 2009.12-2010.12.  3. 主持:行业院校划转地方后的发展思路与办学实践——基于辽宁的案例研究.中国高教学会、新世纪教学研究所2009年度重点规划课题.2009.11-2010.12  4. 主持:基于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09年大连交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9.12-2011.11  5. 主持: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特色办学现状调查与建设策略研究.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JG09ZD03).2009.12-2010.12  6. 主持:多校区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JG09DA010).2009.12-2010.12  7. 主持:基于成本控制的唐车公司项目管理体系研究. 企业咨询项目. 2009.6-2010.6  8. 主持:基于两化融合的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与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辽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计划.(2009A130)  9. 主持:推进辽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 2008年度省社科联重点课题. (2008lslzdiankt-20).2008.10-2009.4  10.主持:原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划转辽宁省管理后发展策略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重大课题. 2008.9-2009.1  11.主持:产学研联合体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辽宁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计划(实验室项目).(2008S033).2008.8-2010.12  12.主持:辽宁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体系构建研究.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毕业专项2008年度立项课题(重点课题).(ZX08008). 2008.5-2009.12  13.主持:地方本科院校长办学理念.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重点专项规划课题.(2008-03-L045).2008.3-2008.9  14.主持:校、厂、所合作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07.12-2008.11  15.主持:围绕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FIB060384).2006.12-2009.12  16.主持:大学教学科研组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辽宁省“十一五”中期优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2006.2-2008.12  17.主持: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子课题. (FIB040136).2004.12-2006.12  18.主持: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辽宁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01.1-2005.10  (二)材料加工领域  1.牵头人:“863”计划课题,模压薄型燃料电池双极板制备技术,2006年-2008年;  2.牵头人:大连市技术创新与新产品计划项目,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研究,2006年-2008年;  3.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新型高速铁路接触线制造技术及相关理论问题研究:2007年-2008年;  4.主持:辽宁省教育厅振兴服务计划,新型电力机车受电弓碳基复合材料滑板研制, 编号:2004A001, 2004-2006;  5.主持:大连交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形变Cu基原位复合材料界面结构研究,2005.5-2006.12;  6.主持: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高强度高导电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研制,2002.12-2004.12(项目编号:2002A1GX024);  7.主要参与, 大连市基金项目:高强韧性ZA合金开发,95年11月通过市级鉴定, 结论: 国际先进,96年获大连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获大连铁道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8.主要参与, 大连市科技开发项目:高硬度高耐磨化学镀的研究,96年4月通过市级鉴定, 结论: 国内领先,96年获大连铁道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9.主持,大连市基金项目:新型抗磨铸铁研究,1998年12月结题;  10.主要参与,横向科技开发项目:铁路轴承等温淬火工艺的应用及车间设计,结题;  11.主持,横向科技服务项目:钻井泵缸套表面激光熔覆高硬度耐磨涂层研究,结题。  发表论文  (一)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  1. 高校特色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研究——兼谈大连交通大学特色化办学的回顾与展望.现代教育管理. 2010.1  2.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2009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峰会.2009.10  3. 原中央部委属本科院校划转辽宁省管理后的发展策略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09.5  4. 多元化合作办学是大学发展的助推器——兼谈大连交通大学的多元化合作办学发展之路.第八届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论文集.2009.9  5. 转制高校办学理念的战略选择.辽宁教育研究. 2008.10  6. 产学研相结合.深化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辽宁教育研究. 2008.1  7. 产学研结合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2006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 2007  8. 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打好评建创优攻坚战.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6.增刊  9. 大学教学科研组织变革研究.辽宁教育研究. 2006.12  10. 产学研结合提升高校的服务社会能力.中俄大学校长论坛. 2006.9  11. 以促进师生发展为主题构建大学管理新框架.辽宁教育研究. 2006.4
  • 许鸿吉
  • 姓  名 许鸿吉  职  称 教 授  学术职衔 硕士生导师  所学专业 焊 接  研究方向 先进材料的连接技术  轨道交通关键材料的焊接  联系电话 0411-84106720/13842609750  Email xuhongji@djtu.edu.cn  学习工作经历  1986年8月至1998年4月大连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讲师  1998年5月至2003年8月 大连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副教授  2003年3月至今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焊接教研中心主任  2003年9月至 今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 授  承担项目情况  1.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以及标准规范研究,国防科工委,25万元,2003~2005,课题负责人。  2.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研究,国防科工委,2.6万元,2005~2006,课题负责人。  3.高锰钢辙叉与钢轨闪光对焊的研究, 中铁宝桥, 40万元,2002~2006,课题负责人。  4.转向架构架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研究, 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 17.5万元,2004~2005,课题负责人。  5.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研究, 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 5万元,2005~2006,课题负责人。  6.CW-200转向架构架的优化, 长客,4万元,2005~2006,课题负责人。  7.铁素体不锈钢车辆结构及材料特性研究, 长客,5万元,2006~2007,课题负责人。  8.淬火态20Cr钢与B级钢焊接性研究, 长客,3万元,2006,课题负责人。  9.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研究,大连市经委,30万元,2007~2008,课题负责人。  10.应力检测试验,大连重工·起重集团,2.9万元,2007,课题负责人。  11.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以及标准规范研究(追加),国防科工委,3.4万元,2007,课题负责人。  12. HG785E高强钢焊接接头断裂韧性的研究,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27.4万元,2008,课题负责人。  13.大轴重货车技术研究——货车车体、转向架材料及疲劳可靠性研究 铁道部重点项目,55万元,2008~2009,参加  14.构架式焊接转向架关键部位焊接工艺的研究,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40万元,2009.3~2009.12,主持。  15.高强钢切割热影响区对焊接性能的影响研究,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20万元,2009.3~2009.12,,主持。  16.209T型转向架(C型)横梁腹板与侧梁下盖板焊接工艺评估,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2万元,2009,主持。  17.DBC机车构架牵引杆焊接工艺对接头疲劳性能影响的研究, 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3.8万元,2010,主持。  18.吊臂用600MPa级与700MPa级低合金调质钢焊接工艺性能研究,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28万元,2010.6~2010.12,主持。  19. 5083、6061铝合金焊接工艺性能研究,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18万元,2010.6~2010.12,主持。  20. 特种货车钢结构优化设计与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的研究,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29万元,2010.6~2010.12,主持。  21. 药芯与实芯焊丝熔敷金属及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2.0万元,2010.7~2010.10,主持。  22. 药芯与实芯焊丝熔敷金属及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 昆山京群焊材科技有限公司, 4.0万元,2010.7~2010.12,主持。  23. 焊接残余应力测试,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 0.6万元,2010.7~2010.12,主持。  24、铝合金及碳钢补焊焊接技术研究,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18万元,2011,主持。  25、转向架构架材料及焊接接头耐腐蚀和疲劳性能的研究,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9万元,2011,主持。  26、80t级石渣漏斗车底门焊接模拟仿真,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2万元,2011,主持。  27、铝合金母材及焊接接头疲劳试验,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9.6万元,2011,主持。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1.TC4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研究(EI收录),焊接学报2005(11),第1作者  2. 辙叉用贝氏体合金钢与钢轨钢闪光对焊接头力学性能的研究.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4(4),第2作者  3.高锰钢与钢轨钢二次闪光对焊接头的组织和冲击韧性,焊接学报99(1)  4.活性化焊剂成分对A—TIG焊缝成形的影响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2(4),第1作者。  5.高锰钢与钢轨钢加过渡层闪光对焊接头组织和冲击韧性的研究,全国焊接冶金及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1998,第1作者。  6.高锰钢与钢轨钢二次闪光对焊接头弯曲疲劳的研究,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9(2),第2作者。  7.高温合金GH4169氩弧焊接头的高温组织和力学性能,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6(3),第1作者。  8、Ti17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性能与组织分析,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6,42(10)第2作者。  9.16MnR低合金钢Q235B铸钢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2007(9),第1作者。  10.Ti17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8(1),第1作者。  11.转向架构架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7,43(12),第1作者。  12.TC4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高温性能与组织。焊接学报2007(10),第2作者。  13.Ti17合金惯性摩擦焊接头力学性能与组织分析,焊接学报2009(12,第1作者。  14.1.4003铁素体不锈钢与Q235-C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9,45(6),第2作者。  15.许鸿吉,唐海鹰,刘志平,谢明,焦建强,6082铝合金MIG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热加工工艺2010,39(1)  16.许鸿吉,唐海鹰,谢鹏,谢明,焦建强,6082铝合金FSW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材料导报,2010,24(5)
  • 刘慧卿
  • 姓  名 刘慧卿  职  称 副教授  学术职衔 硕士生导师  所学专业 哲学 法学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联系电话 0411-84106212  Email dlzhengqing@163.com  学习工作经历  1988、9—1992、7 就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 本科学生  1992、7—2001、12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警察分院 讲师  2001、9—2004、6 就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 硕士研究生  2002、6—2004、7 大连交通大学人文社科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副教授  2004、7—2007、11 大连交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 副部长 副教授  2007、11—今 大连交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 部长 副教授  2008、9—今 在读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专业 博士在读  承担项目情况  1、2010-2011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政治伦理体系研究》,(编号:L10DZX013),课题负责人。  2、2009-2010辽宁省教育厅课题《高校科研评估体系研究》(编号:2008096),经费2万元,课题负责人,已结项。  3、2006-2009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辽宁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理性思考》(编号:06DLSK128),经费0.4万元,2/11,已结项  4、2006-2007大连市社会科学研究年度项目(副省级)《大连建设生态型城市问题研究》(批准号:06DLSK124),经费0.4万元,2/4,已结项。  5、2008-2009大连市高校工委《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路径探究》(编号:2008218),经费0.4万元,课题负责人,已结项。  6、2010-2011大连市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大连市加强网络等新兴媒体建设和监管的对策研究》(编号:10DLSK103),课题负责人,已结项。  7、2008-2009大连市委统战部《新时期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机制的分析与研究》(编号:200815),经费0.1万元,课题负责人。  8、2009-2010大连市高校工委《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体系的构建研究》(编号:2009230),课题负责人。  9、2005年大连市社会科学研究年度项目(副省级)《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大连》(编号:05DLSK230),2/5。  10、2004年3月,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问题研究》(第八章)(编号:200400077)。  11、2003年6月,校重点课题之一《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探索》,3/5。  12、2003年6月,省重点课题之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特点及其发展变化》,2/5 。  13、2003年6月,校重点课题之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2/4。  发表著作论文情况  著作类:  1、主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教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ISBN 978-7-5382-8873-5),35万字,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2、主编“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城市科技体制机制创新》(ISBN 978-7-03-026233-2),25万字,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3、主编《英汉双解银行与金融词典》(ISBN 978-7-81122-147-3),35.8万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4、参译“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产品设计与开发》(ISBN 978-7-81122-593-8),8.2万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5、参编《守望与记录—大学生新闻素养读本》(ISBN 978-7-5611-3643-0),28万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6、200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第十、十一章,大连出版社,曾获黑龙江省科研成果二等奖。  论文类:  1、《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的社会控制及其角色》,《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2、《地方高校科研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年第8期;  3、《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路径的选择》,《世纪桥》,2008年第7期;  4、《产学研合作与科学发展》,《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第3月;  5、《浅读大学生的日常管理艺术》,《世纪桥》,2010年第13期;  6、《浅谈我国物权立法》,《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月;  7、《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进》,《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7卷(2006);  8、《高校政治课要加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北方论丛》,2003年第2期;  9、《正确理解新刑法正当防卫制度》,《北方论丛》,2003年第3期;  10、《“与时俱进”以十六大精神搞好“两课”教学改革》,《北方论丛》,2003年第1期。  获奖情况  1、2009年,《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任用问题研究》,第一作者,获2008年度全市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08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意义》,独作,在辽宁省高校党的建设三十周年征文活动中获优秀奖。  3、2008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路径的选择》,第二作者,在《世纪桥》发表,获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4、2007年,《爱侨护侨是做好高等院校侨务工作的根本》,第一作者,被评为大连市侨务理论研讨会一等奖。
  • 郭海燕
  • 姓  名 郭海燕  职  称 副教授  所学专业 环境工程  研究方向 水污染控制技术,水资源再生回用技术  联系电话 84106746  Email ghy2721@sina.com  学习工作经历  1995年 9月至1998年7月 长春工程学院 给排水专业  1999年 9月至2001年12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环境工程专业 工学硕士学位  2002年 3月至2005年7月 大连理工大学 环境工程专业 工学博士学位  2006年12月至 今 大连理工大学 环境工程专业 博士后流动站  2005年 7月至 今 大连交通大学 环工教研室  承担项目情况  1. 气升式间歇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反硝化除磷机理及其调控策略研究(No.509080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01-2011.12,20万,主持。  2. 气升式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反硝化除磷机理及其调控策略研究(2009A124),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009.01-2010.12,2万,主持。  3. 气升式内环流生物膜脱氮新工艺研究(No.29970421044),中国博士后基金,2007.1-2008.12,3万,主持。  4. 半透膜仪采集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样速度的分子预测模型研究(No.20877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1-2011.12,26万,排名3/7。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1. Haiyan Guo, Jiti Zhou, Xiuhong Zhang. Influence of influent C/N ratio and aeration rate on the nitrogen removal in an airlift combined biofilm reactor.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 2008), May 16-18, 2008, Shanghai(EI).  2. 郭海燕, 周集体, 张秀红. 气升式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脱氮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 49(2): 193-198(EI).  3. Haiyan Guo, Jiti Zhou, Jiang Su. Integration of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airlift bioreactor.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5, 23:57-62(SCI).  4. Haiyan Guo, Jiti Zhou, Wang Jing.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structure of a combined biofilm reactor. Bioprocess and Biosystem Engineering, 2005, 27(4): 249-254(SCI).  5. 郭海燕, 周集体, 张秀红. 气升式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形成研究.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08, 29(2): 96-100.  6. Haiyan Guo, Jiti Zhou, Xiuhong Zhang. Influence of Organic Loading on the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Structure of the Airlift Combined Biofilm Reactor (ACBR). Special Track within iCBB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EPPH 2009), June 14-16, 2009, Beijing.
  • 高静华
  • 姓  名 高静华  职  称 副教授  所学专业 数学  联系电话 0411-84106838  学习工作经历  1979.9----1983.6 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学士  1983.7-----1985.7 伊春师范学校,教师  1985.8-----1997.11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教育学院,讲师,副教授  1999.11-----2003.6 辽宁税务专科学校,副教授  2003.6至今 大连交通大学,副教授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1.On multivariate HERMITE- PADE approximants,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2006  2.Multivariate biorthogonal polynomials and Padé-type approximation,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2006  3.《线性代数》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  4.《数论》副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承担项目情况  1.“分层次教学”  2.“分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 王修慧
  • 姓  名 王修慧  职  称 副教授  学术职衔 硕士生导师  所学专业 材料学 冶金物理化学  研究方向 粉体材料制备研究  联系电话 0411-84109266,13842646571  Email dl_wangxh@djtu.edu.cn  学习工作经历  1985年7月,毕业于沈阳黄金学院 地质系 地球化学专业  1995年6月 毕业于大连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5年7月 于大连铁道学院 任讲师  2009年1月 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1年7月 于大连交通大学 任副教授  2010.9-2011.1清华大学 访问学者  获奖情况  1、1998年9月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2003年12月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科研项目  1、高纯镁铝尖晶石粉体制备研究,辽宁省教育厅计划,2008.01.01~2010.12.31,项目负责人  2、双金属醇盐制备激光晶体级超纯铝酸钇粉体的技术研究,大连市基金项目,2003.1.1 ~ 2004.12.31,项目负责人,  3、纳米复相永磁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大连市计划项目, 2002-1-1~2004-12-31,主要完成人  4、铝胶基多功能无机-有机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大连市基金项目,2002-1-1~2004-12-31,主要完成人  5、环境友好仿生无毒舰船防污涂料产业化,国家863计划,2005.01.01~2006.12.31,主要完成人  6、金属醇盐的无水氯化铝催化合成法,企业项目,2007.11.30~2009.11.29,项目负责人;  7、超纯高细氧化铝粉体制备技术,成都东骏激光有限公司,2002~2007,项目第二负责人  8、激光级超纯氧化铝粉体制备技术研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2007. 1.1 ~ 2007.12.31,项目第二负责人  9、激光晶体超高纯氧化铝粉体研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11研究所,2006.05.05~2006.12.05,项目第二负责人  10、低表面能仿生海洋无毒防污涂料,大连市经委项目,2007.01.01-2008.12.31,主要完成人  11、 共同建设大连铁道学院宇田海洋涂料研究室,市级项目, 2003.01.01~2008.12.31,主要完成人  12、低表面能仿生海洋无毒防污涂料, 大连裕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07.04.01~2008.12.31,主要完成人  13、 无毒防污涂料的研究,辽宁省科委计划项目,2002~2004年 ,主要完成人  14、稀土发光材料系列产品,辽宁省计划项目,2003-1-1~2005-12-31,主要完成人  发表论文:  1. The Effect of Minerals on Synthesis of Perovskite-Phase Lanthanum Aluminate Powder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 48-49 (2011) pp 1241-1244  ? (2009)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  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M. 48-49. 1241  2. Preparation of high-purity YAG powders by Gel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79-82 (2009) pp 1807-1810 ? (2009)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 (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R.79-82.1807)  3. Low 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Magnesium Aluminate Spinel from AlOOH and MgO powder.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79-82 (2009) pp 1811-1814 ? (2009)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 (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R.79-82.1811)  4. 氧化铝粉体制备及一水铝石脱羟基动力学,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S2)  5. 固相反应法制备LaAlO3粉体的工艺研究,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S2)  6. AlOOH与MgO固相反应合成MAS粉体的热力学分析,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9,30(4)  7. 直接反应法制备异丙醇钇中AlCl3的催化作用. 分子科学学报,2008.2,24(1)  8. 高性能镁铝尖晶石粉体的制备技术进展. 耐火材料.2008.12, 42(6)  9. 直接反应法制备异丙醇铝中碘的催化机理.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0, 27(S1)  10. 固相反应法制备高纯镁铝尖晶石粉体[J].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8.2,29(1)  11. 醇盐水解法制备铝酸镧粉体.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 36(S1)  12. 凝胶固相法制备高纯镁铝尖晶石纳米粉体[J].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6.6,27(2)  13. 醇盐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ZrO2纳米粉体的研究(I)----醇盐制备与水解的溶胶凝胶过程. 中国稀土学报, 2002.9, 20(S)  14. 醇盐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ZrO2纳米粉体的研究(II)----合成工艺参数对一次粒子的影响. 中国稀土学报, 2002.9, 20(S)  醇盐溶胶凝胶法制备ZrO2纳米粉体的研究(III)----工艺参数对宏观粒子和晶相的影响,中国稀土学报, 2002.9, 20(S)
  • 周树文
  • 姓  名 周树文  职  称 副教授  学术职衔 硕士生导师  所学专业 管理工程  研究方向 民营企业与企业文化  联系电话 84106977  Email zhoushuwen2008@sina.com  学习工作经历  1984年 至 1987年 大连交通大学 教 师  1987年 至 1990年 北京理工大学 研究生  1990年 至 1993年 大连市政府计委 公务员  1993年 至 1995年 富华房地产 经 理  1995年 至2003年 百年城集团 副总裁总经理  2003年 至 今 大连交通大学 教 师
  • 郭方准
  • 姓 名:郭方准  职 称:教授  学术职衔:博士生导师(待批)  荣誉称号:国家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辽宁省攀登学者  所学专业:凝聚态物理,真空技术  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与装备技术  联系电话:0411-84108229  Email:  学习工作经历  1997.4-2000.3 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理学研究科 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2000.4-2002.6 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物质科学科 博士后  2002.7-2008.6 日本同步辐射光科学研究中心 研究员  2008.7-2012.1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2012.11- 大连交通大学 教授  承担项目情况  1, 复杂体系结构与功能的同步辐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国家重大科研装备项目,100万,子课题负责人。  2, 超高分辨宽能段光电子分析系统 ,国家重大科研装备项目,1430万,子课题负责人。  主要著作:  1.《Frontal Semiconductor Research》F.Z. Guo, et al.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ISBN 1-60021-210-7. (USA, 2006).  2.《实用真空技术》郭方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11-7035-9 (2012).  代表论文:  1,H. Hibino, H. Kageshima, M. Kotsugi, F. Maeda, F.Z. Guo and Y. Watanabe, Dependence of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epitaxial few-layer graphene on the number of layers investigated by photoelectron emission microscopy, Phys. Rev. B 79 (2009) 125437.  2,F. Matsui, Y. Kato, M. Hashimoto, K. Inaji, T. Matsushita, F.Z. Guo and H. Daimon , Atomic-Layer Resolved Magnetic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Analysis of Ni Thin Film on a Cu(001) Surface by Diffraction Spectroscopy, Phys. Rev. Lett. 100 (2008) 207201.  3,T. Matsushita, F.Z. Guo, F. Matsui, Y. Kato and H. Daimon, Three-dimensional atomic-arrangement reconstruction from an Auger-electron hologram, Phys. Rev. B 75 (2007) 085419.  4,F.Z. Guo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pectroscopic photoemission and low energy electron microscope using multipolarized soft x-rays at BL17SU/SPring-8, Rev. Sci. Instrument 78 (2007) 066107.  5,郭方准, 解说低能量/光电子显微镜, <物理>, P211,第39卷第3期 (2010).  主要获奖:  1,第七届表面界面和纳米技术国际会议青年科学家奖(2003)  2,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奖(2008)  3,日本金属学会优秀论文奖(2009)  主要社会兼职:  1,国家特聘专家  2,中国侨联特聘专家  3,辽宁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  4,辽宁省侨联委员  5,大连市侨联常委
  • 江亲瑜
  • 姓  名 江亲瑜  职  称 教 授  学术职衔 博士生导师  所学专业 机械制造  研究方向 摩擦学与信息技术  联系电话 84106678  Email jiangqy64@hotmail.com  学习工作经历  1982 年 09 月至 1986 年 07 月 东南大学机械系 本科  1986 年 09 月至 1988 年 04 月 大连铁道学院机械工程系 硕士研究生  1988 年 04 月至 1992 年 02 月 大连铁道学院机械工程系 助教、讲师  1992 年 03 月至 1995 年 07 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博士研究生  1995 年 08 月至 1997 年 04 月 大连铁道学院机械工程系 副主任、副教授  1997 年 05 月至 1998 年 06 月 美国奥克兰大学摩擦学研究中心 访问学者、博士后  1998 年 07 月至 2000 年 11 月 大连铁道学院研究生部 主任、教授  2000 年 12 月至 2001 年 11 月 大连交通大学 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  2001 年 12 月至 2004 年 10 月 大连大学副校长;大连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硕导师  2004 年 10 月至 今 市政府;大连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硕导师  承担项目情况  1、基于数值仿真的系统磨损概率寿命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1~2005.12, 14万元,课题负责人  2、高性能自修复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研制,大连市计划,2004.01~2005.12,12万元,课题负责人  3、高压低噪小流量海水离心泵的研制,大连市计划,2005.11~2006.12,10万元,课题负责人  4、高压低噪小流量海水离心泵样机制造及性能检测,大连市计划,2007.07~2008.12,15万元,课题负责人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1. 铰链机构磨损的数值仿真,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第16卷,第2期(EI)  2. 基于数值仿真技术求解铰链机构磨损概率寿命,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第1期(EI)  3. 离心泵变频调速后轴可靠性设计及CAD,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29卷,第2 期  4. 参加200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实用轴承技术手册》的编写。  社会兼职  中国摩擦学分会理事
  • 谭晓东
  • 姓  名 谭晓东  职  称 教授  学术职衔 硕士生导师  所学专业 工业自动化  研究方向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测控技术  联系电话 0411-84106768,13998550985  学习工作经历  1982 年 8 月 至2000年12月 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1993 年 1 月 至1994年 6 月 日本安川电机株式会社 研修员  2001 年 1 月 至2003年 7 月 大连凯特自动化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2003 年 8 月 至2011年 7 月 大连交通大学 副教授  2011 年 8 月 至今 大连交通大学 教授  承担项目情况序号
  • 赵 亮
  • 姓 名 赵 亮  职 称 教 授  学术职衔 博士生导师  荣誉称号 全国优秀教师  所学专业 铸造工艺及设备  研究方向 液压泵、虚拟制造  联系电话 84109328  Email Zhaol @ djtu.edu.cn  学习工作经历  1963.09-1968.11 大连铁道学院机械制造工艺系 ,学生  1968.12-1979.02 乌鲁木齐铁路局机车车辆配件厂,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79.03-1980.07 大连铁道学院,进修生  1980.10-1985.11 大连铁道学院液压教研室,讲师  1985.12-1986.12 日本室兰工业大学产业机械工学科,公派留学  1987.01-至 今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系主任  承担项目情况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精密难加工孔挤压液膜阻尼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主要成员)  辽宁省基金项目 高真感虚拟数控车削加工全景仿真实用系统(主要成员)  精密难加工孔挤压液膜阻尼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主要成员)  大连市基金项目 压电电子式电/气转换器技术与应用研究(主要成员)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切削加工仿真微实体建模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铁道部基金项目 铁路车辆重载轴承自动检测机械手(项目负责人)  大连市计划项目 制冷压缩机配套油泵设计及制造 (项目负责人)  企业合作项目 120制动阀研磨机研究开发(项目负责人)  铁路车辆轴承检测用机械手的研究与设计(项目负责人)  120km/h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牵引齿轮优化设计(项目负责人)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1、 急速减压状态下液体的突沸现象. 工程热物理学报,1988, 9 (3)  2、 斜齿齿轮泵流量输出特性分析. 机械工程学报,1999,35(5)(EI)  3、 齿侧间隙很小时齿轮泵困油问题分析. 机械工程学报,1999,35(6)(EI)  4、 空调用贯流风扇内部流场可视化及流速分布的研究. 流体机械,2000,4  5、 基于轮廓提取的模板匹配方法在机器人视觉技术中的应用. 机器人技术应用,2002.10  6、 Realization of NC Turning Simulation Based on VRML. 3th IceCE,2003.10(ISTP)  7、 A New Modeling Method for Turning Simulation. 7th ICPMT,suzhou,China,2004.12,  2004.12 (EI、ISTP)  8、 切削加工仿真建模技术研究. 系统仿真学报,2005.4 (EI PageOne )  获奖情况  2001.12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5)  2004.09 全国优秀教师  2005.01 大连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6.02 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社会兼职  中国铁道学会提到装备学科带头人
  • 葛研军
  • 姓  名 葛研军  职  称 教 授  学术职衔 博士生导师  所学专业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研究方向 高速加工、机电传动  联系电话 0411- 84106241 Email yjge@djtu.edu.cn  学习工作经历  1982~1986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  1986~1993 沈阳新阳机器制造公司(工程师)  1993~1996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硕士)  1996~1999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博士)  1999~至今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承担项目情况  1. 智能数控车削加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59775077),(12万元),参加,1998年01月~2000年12月  2. 高真感虚拟数控车削加工环境及实用系统,国家863计划项目(No:863-511-943-011),(20万元),项目执行负责,1999年03月~2000年12月  3. 数控车削虚拟加工环境拟实体理论与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0075014),(22万元),项目负责,2001年01月~2003年12月  4. 高真感虚拟数控车削加工全景仿真实用系统,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o:2001101005),(20万元),项目负责,2002年01月~2004年12月  5. 网络环境下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铁道部专项基金资助项目,(No:JZ000Z048),(1.5万元),项目负责人(1/3),2002年01月~2002年12月  6. 虚拟数控车削加工拟实体技术研究,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No:001065)(4万元)项目负责,2001年01月~2002年12月  7. 基于现场总线的车间级异构数控机床网络监控系统,辽宁省教育厅计划项目(No:20030022)(4万元)项目负责,2003年7月~2004年7月  8. 磁悬浮数控铣床整机系统研究,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C-04-16)(10万元),项目负责:2005年1月~2007年12月  9. 数控机床动力磁悬浮高速主轴实用系统,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7A12GX019)(10万元),项目负责:2007年9月~2009年9月  10.动力磁悬浮高速主轴实用系统,大连市科委(20万元),项目负责:2008年5月-2010年5月  11.弹翼及弹射翼板高效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及样件研制,沈阳航天新新集团,(15万元),项目负责, 2002年05月~2002年12月  12.箱体模具数字化设计及制造系统,沈阳航天新星机电有限责任公司,(8.6万元),项目负责,2005年6月~2005年12月  13.机加工设备网络化,长春客车厂,10万元,负责,2006年1月~2006年12月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1. 葛研军,施志辉,沙智华,王启义,数控车床虚拟制造环境技术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2Vol.13(8)  2. 葛研军,施志辉,沙智华,车削加工屑形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2Vol.14(10)  3. 葛研军,江早,王启义,基于光线跟踪的虚拟数控车削加工图形生成技术,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9Vol.4(1)  4. 葛研军,卢碧红,王启义,车削加工物理仿真实现技术,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Vol.20(3)  5. 葛研军,卢碧红,王启义,车削加工工件弹性变形新算法,机械设计与制造,2000(5)  6. 葛研军,郭爱斌,基于Windows多线程数控文件传输系统,电子机械工程,2003(1):47~51  7. 葛研军,王姣,数控机床与微机间新型网络通讯系统,机械与电子,2003(1):19~21  8. 葛研军,卢碧红,王启义,光线跟踪长方体求交高效算法,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0Vol.21(3)  9. 葛研军,杨智,崔建国,数控加工网络化DNC通讯系统,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4):56~58  10. 葛研军,刘邦文,赵亮,二维曲线数控加工刀具轨迹仿真技术研究,机械制造2005(5):53~55  11. 葛研军,李菊焕,电磁驱动磁悬浮进给机构研究,制造技术与机床2007(3):28~31  12. 葛研军,杨均悦,蒋成勇,磁悬浮推力轴承结构参数优化与设计,轴承2007(2):1~3  13. 葛研军,王磊,蒋成勇,基于BP的PID算法在磁轴承控制系统中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007Vo23(22):41~42  14. 葛研军等,无轴承电机绕组轴线坐标关系及模型刚度系数精确测定,电机与控制学报,2009  15. 葛研军等,动力磁悬浮轴承转子位移检测系统,机械科学与技术,2009  16. 葛研军等编著,数控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  获奖情况  “NSeeTran2000数控代码网络化编制及传输”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社会兼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委员
  • 朴明伟
  • 姓  名 朴明伟  职  称 教 授  学术职衔 硕士生导师  荣誉称号 辽宁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  所学专业 车辆工程  研究方向 车辆动力学与控制  联系电话 0411-84105896  Email m_w_piao@126.com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7.6-1995.5 沈阳重型机器厂设计处 产品设计工程师  1995.5-2001.5 鞍山钢铁学院机械工程系 副教授  2001.5-至 今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教 授  其中: 1991.12-1992.5 到德国塔格拉夫集团考察并参加斗轮机项目合作设计  2006.10-2006.12 到法国ALSTOM集团考察并参加高速转向架与动力学培训  承担和完成的项目  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00KM/H高速动车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2006BAF01A01)  2、国家863项目:复杂产品协同设计、仿真、优化一体化平台研究开发及其应用(2006AA04Z160),第2完成人  3、中国北车集团项目:机车车辆虚拟产品开发协同能力平台开发应用  4、国家863项目:基于协同设计与并行工程的复杂产品虚拟样机技术研究(2002AA411320)  5、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基于多领域优化的降噪车轮研究,主持人  6、863项目子课题:高速磁浮列车动力学与控制仿真研究,主持人  7、横向课题:D35钳夹车刚柔耦合仿真及系统内力分析,主持人  8、横向课题:出口伊朗地铁车辆动力学系统分析与优化,主持人  9、横向课题:集装箱平车刚柔耦合仿真与车体垂向振动分析,主持人  10、横向课题:关节联结器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主持人  发表的论文、著作  [1] 朴明伟,闫雪冬,兆文忠,协同仿真/设计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及解决的技术对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5.5  [2] 朴明伟,梁世宽,薛世海,兆文忠,高速磁浮列车主动悬浮与导向的2-DOF控制,中国铁道科学, 2006.4  [3] 朴明伟,丁彦闯,李繁,兆文忠,大型刚柔耦合车辆动力学系统仿真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8.5  [4] 朴明伟,樊令举,梁树林,兆文忠,基于轮轨匹配的车辆横向稳定性分析,机械工程学报,2008.3  [5] 朴明伟,曹玉峰,梁树林,兆文忠,高速磁浮列车组装模型及导向原理,中国铁道科学, 2008.4  [6] 朴明伟,王婷, 兆文忠,集装箱平车垂向振动问题及减振对策,振动与冲击,2008.4  获奖及荣誉称号  1、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关键技术、协同仿真平台及其工程应用(2006-205),排名第十
  • 高 宏
  • 姓  名 高 宏  职  称 教 授  学术职衔 博士生导师  荣誉称号  所学专业 材料学  研究方向 无机非金属材料  联系电话 0411-84106345  Email taoci@djtu.edu.cn  学习经历  1972. 2--1975. 7 大连铁道学院 铸 造 专 业 大学本科;  1978. 9--1981.12 大连铁道学院 热处理专业 工学硕士学位;  1984.10--1987.10 英国伯明翰大学 材料与冶金 工学博士学位;  1997. 2--1998. 2 英国伯明翰大学 材料与冶金 博士后研究。  承担项目情况  微纳米粉体同时提高金属材料强韧性与耐蚀性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低表面能仿生海洋无毒防污涂料  大连市经委  陶瓷纳米粉体提高钢铁强度和耐蚀性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计划  环境友好仿生无毒舰船防污涂料产业化  国家863计划  共同建设大连铁道学院宇田海洋涂料研究室  其它市级  稀土发光材料系列产品  辽宁省计划  低表面能仿生海洋无毒防污涂料  大连裕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激光晶体超高纯氧化铝粉体研制  中国电子集团公司11研究所  复合纳米粉体提高钢材强度及耐腐蚀性能应用  技术  鞍钢新轧钢股份公司  金属材料纳米粉体强韧化技术应用研究  大连新俄科技有限公司  铝醇盐-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粉体  大连瑞尔精细陶瓷有限公司  超纯高细氧化铝粉体制备技术成都东骏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1Preparation of machinable fluoramphibole glass-ceramics from soda-lime glass and fluorm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Ceramic Technology  (SCIE、EI)论文级别: 著名 5 (4)  2微弧氧化处理对Q235钢电镀铝层相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材料热处理学报  (EI)论文级别: 著名 2008年29卷5期  3Eu0.12Y1.88-xMxO3-δ (M = Mg、Ca) 纳米晶的制备及光致发光性能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论文级别: 著名 第10期  4Structures and Antifouling Properties of Low Surface Energy Non-toxic Antifouling Coatings Modified by Nano-SiO2 Powder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Chemistry  (SCIE、EI)论文级别: 著名 Vol.51 No.9  5煤油基磁性液体的制备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论文级别: 核心 2  6Resuscitation of nano-ZnO photocatalyst by the means of soft-mechanochemical ion exchange methodThe iseet2008  (EI)论文级别: 核心 The iseet2008 (2008年8月26-27)  7环境友好纳米二氧化钛低表面能船舶防污涂料功能材料  论文级别: 核心 Vol.39 No.5  8Ca2+、La3+掺杂纳米Y2O3:Eu3+的超声波制备及光致发光性能稀土  (EI)论文级别: 核心 第5期  9改性纳米SiC粉体铸造铝青铜强韧化及组织和性能研究铸造  (EI)论文级别: 核心 4  10固相反应法制备高纯镁铝尖晶石粉体大连交通大学  论文级别: 核心 1  11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复合永磁材料中溶液pH值的影响材料导报  (EI)论文级别: 核心 22卷5月  12SiO2改性低表面能纳米结构无毒海洋防污涂料化工新型材料  论文级别: 核心 36(5)  13环保友好纳米二氧化钛低表面能船舶防污涂料功能材料  论文级别: 核心 39(5)  14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铸造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研究热加工工艺  论文级别: 核心 37(11)  15丙烯酸锌复合防污涂料的制备与防污性能评价材料工程  论文级别: 核心 6  16烧成温度对反应析晶法制备可加工氟闪石玻璃陶瓷的影响硅酸盐学报  (EI)论文级别: 著名 2007,35(2)  17氟云母加入量对可加工氟闪石玻璃陶瓷反应析晶的影响硅酸盐学报  (EI)论文级别: 著名 2007(10)  18直接反应法制备异丙醇铝中碘的催化机理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论文级别: 核心 3期  19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灰铸铁耐磨性能的研究铸造  (EI)论文级别: 核心 2007,56(1)  20CACO3填充PVC的机械化学改性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论文级别: 核心 4  21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灰铸铁耐磨性能的研究铸造  (EI)论文级别: 核心 1  22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球墨铸铁的耐磨损性能润滑与密封  (EI)论文级别: 核心 4  1、烧成温度对反应析晶法制备可加工氟闪石玻璃陶瓷的影响,硅酸盐学报,2007,V35,2(EI);  2、 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灰铸铁耐磨性能的研究,铸造,2007,56(1) (EI);  3、 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球墨铸铁的耐磨孙性能,润滑与密封,2007,32 (4) (EI);  4、 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灰铸铁性能的研究,机械工程材料,2006,30 (12) (EI);  5、 Zhang W,Y,Gao,H,A novel route for fabrication of Machinable fluoramphibole glass ceramics,Scripta Materialia,55(2006) 275-278(EI);  6、 Preparation of permanent magnetic nano-composite by sol-gel method and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2006: 1(EI)  7、 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球铁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材料导报,2006.05,第20卷专辑VI;  8、 热处理对纳米复合永磁材料SrFe12O19/α-Fe2O3组织结构及磁性能影响,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6: 4. (EI);
  • 白海峰
  • 姓  名:白海峰  职  称:教授  学术职衔:博士生导师  荣誉称号:  所学专业:道路与铁道工程/结构工程  研究方向:轨道结构设计理论与轨道动力学;  隧道结构理论与地下结构动力分析;  高耸及大跨度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联系电话:0411-84106242  Email:haifeng-bai@163.com  学习工作经历:  1. 学习简历  1985-09—1989-06兰州铁道学院土木工程系 本科,获学士学位。  1998-09—2000-12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004-03—2007-12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2. 工作简历  1989-07—1994-12沈阳铁路局大连工程处任实习生、助理工程师。  1995-01—2003-12沈阳铁路局大连工程处任工程师。  2004-01—2009-11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任高工、教授级高工。  2009-12— 大连交通大学铁道与道路工程教研室任教授。  承担项目情况:  1. 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抗震抗风基础研究(编号:50638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专项负责人。  2. 输电塔线体系环境荷载激励动态稳定性机理研究(编号:51078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3. 大连地铁浅埋暗挖监控量测技术研究,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项目负责人。  4. 浅埋隧道坚硬围岩爆破掘进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项目负责人。  5. 浅埋隧道掘进机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项目负责人。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  1. 白海峰,李宏男. 架空输电线路风(雨)致振动响应研究. 电网技术. 2009, 33(2): 36-40.  2. Bai Hai-Feng, Li Hong-Nan. Crosswind-induced galloping of iced-bundle conductors. Zhendong Gongcheng Xuebao/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 v 21, n 3, p 298-303, June 2008,  3. Bai Hai-Feng, Li Hong-Nan. Fatigue reliability study on power transmission tower. Zhongguo Dianji Gongcheng Xuebao/Proceeding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v 28, n 6, p 25-31, Febrary 25, 2008.  4. 白海峰. 大跨度弯曲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监测控制研究. 铁道工程学报,2008(3):38-41.  5. Bai Hai-Feng, Li Hong-Nan. Simulation study of stochastic fluctuating wind field on large span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tower-line system. Gongcheng Lixue/Engineering Mechanics, v 24, n 7, p 146-151, July 2007.  6. 白海峰. 基于连续弹性地基梁的轨枕静力响应研究. 铁道工程学报,2007(5):22-27.  7. LI Hongnan, BAI Haifeng.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tower-line system subjected to disaster loads. Progress in nature science, 2006, 16(9): 899-911.  8. 李宏男,白海峰. 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抗灾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学报,2007, 40(2): 39-46.  9. 李宏男,白海峰. 输电塔线体系的风(雨)致振动响应与稳定性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08, 41(11): 31-38.  10. Li Hong-Nan, Ren Yue-Ming, Bai Hai-Feng. Rain-wind-induced dynamic model for transmission tower system. Zhongguo Dianji Gongcheng Xuebao/Proceeding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v 27, n 30, p 43-48, October 25, 2007.  11. 李旭东, 白海峰, 周志顺. 地面建筑物控制爆破的浅埋隧道暗挖方法研究. 铁道工程学报, 2011, (1): 47-50.  获奖情况 :  1.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工程结构施工与服役期的健康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2009);  2. 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光纤光栅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2006);  3. 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基于扭转耦合振动理论的桩基检测方法研究”, 2006)。  社会兼职 :
  • 王生武
  • 姓  名 王生武  职  称 教 授  学术职衔 博士生导师  所学专业 机械强度、工程力学、金属材料  研究方向 疲劳断裂及数值分析  Tel & Fax 0411- 84106635  Email wangsw@djtu.edu.cn  学习工作经历  1. 学习简历  1979.09-1983.06 沈阳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工学学士;  1987.09-1990.06 大连交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工学硕士;  1994.10-1995.09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出国人员培训部(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日语、英语培训;  1995.10-1999.03 日本国立佐贺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机械工程强度,工学博士;  2. 工作简历  1983.09-1987.06 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工程系,助教;  1990.06-1994.09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师;  1999.04-2001.03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九州工业技术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博士后;  2001.04-2007.10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院长;  2007.11- 大连交通大学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院长。  承担项目情况  (1) 铁路车辆金属橡胶件疲劳寿命分析的理论及试验方法的研究,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2010.1-2012.12,项目负责人;  (2) 减振橡胶元件抗疲劳机理的研究,辽宁省自然科技基金, 2010.1-2012.12,项目负责人;  (3) 纯钛自纳米化表面损伤的自修复效应及其对疲劳性能的影响,2010.1-2012.12,主要参加;  (4) 新型含钛高强度钢疲劳特性的研究,2010.1-2012.12,主要参加;  (5) 高速铁路钢桥疲劳损伤监测及评价指标的建立,2010.3-2012.12,主要参加;  (6) 城市轨道车辆闸瓦结构优化设计与应用,2010.1~2012.12-31,主要参加;  (7) 高速列车轮对最佳等效锥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0.1~2011-12,主要参加;  (8) 曲线通过时轮轨粘着机理的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9.1~2010.12,主要参加;  (9) 复杂环境状态下高速列车动态脱轨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1-2011.12,主要参加;  (10) 风沙区铁路有碴道床动力特性的离散元模拟及参数优化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1~2011.12,主要参加;  (11) 高速铁路基础理论研究——高速轮轨关系深化研究,铁道部计划 2009.1-2010.12,主要参加;  (12) 碎石道碴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6-2009.12,主要参加;  (13) 列车关键零部件形变强化下疲劳强度的评价方法,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2007.1-2009.12,项目负责人;  (14) 汽车发动机高性能主轴承座的局部挤压压铸关键技术,大连经委基金,2008.2-2009.6,项目负责人;  (15) 高速重载铁路钢轨塑流型波浪形磨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1,2008.12,子课题负责人;  (16) CW-2B转向架疲劳寿命的综合评价,中国北车集团计划项目,2005.3-2005.12,主要参加;  (17) CW-200转向架疲劳寿命的综合评价,中国北车集团计划项目,2005.3-2005.12,主要参加;  (18) 表层纳米晶体化对钛金属材料的抗疲劳性能的影响,辽宁省自然科技基金, 2003.1-2005.6,项目负责人;  (19) 表层纳米化提高钛金属疲劳强度的技术工艺研究,大连市科技基金,2003.1-2004.12,项目负责人;  (20) 局部塑性强化法提高缺口材料疲劳强度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辽宁省教育厅基金, 2002.9-2004.12, 项目负责人;  (21) 局部塑性强化对疲劳缺口材料疲劳裂纹的影响规律,教育部, 2001.12-2004.12,项目负责人;  (22) 铁路机车车辆虚拟样机系统,863计划项目,“结构及零部件疲劳强度分析”, 2001-2002,专题负责人;  (23) LMY-T22型拉铆钉断裂原因分析,横向,2008.5-2008.10,项目负责人;  (24) 玉柴6J320柴油机增压系统研究,横向,2008.1-2009.12,主要参加;  (25) 深圳地铁三号线中间车车体结构疲劳强度计算,横向,2007.9-2007.10,主要参加;  (26) 6 16v240ZPJD型柴油机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虚拟样机仿真分析评价横向,2006.3-2006.10,主要参加;  (27) 转向架用金属橡胶件试验研究,企业课题,2006.3-2006.11,项目负责人;  (28) 车轴轴颈卸荷槽及防尘板座部位滚压工艺开发研究应用,横向,2005.11-2006.10,项目负责人;  (29) 高速铝合金车体疲劳性能及焊接质量技术,横向,2002.6-2002.9,项目负责人;  (30) CW-2转向架吊杆疲劳寿命评估及抗疲劳对策研究,横向, 2001.6-2001.8,主要参加;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1.专著  (1) 机车车辆可靠性设计及应用,铁道出版社,2008(合著);  (2) 交通与物流,第六届交通运输领域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主编);  (3) 安全工程师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主编);  (4) Macro and Micro-scopic Approach to Fracture, WIT Press, UK., 2004(合著)。  2.论文  (1) Wang Shengwu, Wang Weida, Zhou Dianmai. Rubber joint for fatigue crack factors numerical analysis of certain vehicl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 66-68 (2011): 1505-1508. (EI)  (2) Wang Sheng-wu, Wen Ai-ling, Nishida Sin-ichi. Investigation on Fatigue Limit Based on the Series Complicated Notches for Structural Steel, journal of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97-101 (2010): 965-968. (EI)  (3) SW. Wang, AL. Wen, HR. Zhao, et al. The Research of Processing Technique for Die-Pressing Based on FEA,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419-420 (2010): 845-848. (EI)  (4) SW. Wang, Sun SJ, AL. Wen, et al. Research of Fatigue Limit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on Structural Steel with Double-Notche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419-420 (2010): 849-852. (EI)  (5) SW. Wang, A.L. Wen, S. Nishida and N. Hattori, Evaluation of the Fatigue Strength for Notched Parts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s of Work-hardening and Residual Stress by Cold Work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306-308 (2006) : 145-150. (SCI, EI)  (6) SW. Wang, T. Tabaru, H. Hirai et al. Effects of Re Alloying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Situ Composites with base composition of Nb-18Si-2HfC,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306-308 (2006) : p. 941-946. (SCI, EI)  (7) SW. Wang, H. Hirai, T. Tabaru, et al. Effect of HfC Addi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b-5Mo-2W-18Situ Composites, Key Eng. Mat. Vols. 261-263 (2004): p.1439-444. (SCI, EI)  (8) SW. Wang, S. Nishida, N. Hattori, et al. Effect of Plastic Deformation by Roller-working on Fatigue Strength of Notched Specimen, JSME Int. J. Ser. A, 2000, 43(4): p. 415-422. (SCI, EI)  (9) SW. Wang, S. Nishida, N. Hattori, at all. Correlation between Fatigue Stress and Plastic Deformation-ratio by Roller-working, Proc. of Int. Conf. on Advanced Technology in Experimental Mechanics, ATEM’99. 1999, Ube, Japan: 133~138. (ISTP)  (10) Wen Ai Ling, Wang Sheng Wu, Ren Rui Ming, et al. Effect of Combined Shot Peening on Fatigue limit of TC4 which Have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Vols.55-57:1138-1141.(EI)  (11) AL Wen, SW Wang, RM Ren and Xiu-xia Yan. Effect of Combined Shot Peening Process for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Method on Fatigue Strength of TC4,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97-101 (2010): 2217-2220. (EI)  (12) AL Wen, RM Ren, SW Wang. Effects of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Method on Fatigue Strength of TA2.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09, Vols. 620-622: 545-549. (EI)  (13) Zhang Rui and Wang Sheng-Wu.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virtual experimental platform,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9, Wuhan, China. (EI)  (14) Lihua Zhao, Jingyun Chen and Shengwu Wang. Using Mineral Fibers to Improve Asphalt and Asphalt Mixture Behavior,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Studies 2010: 1352-1360. (EI)  (15) Jun Zhang, Liping Sun and Shengwu Wang.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 to Problems of Wheel-Rail Contact. ICCTP2009.(EI)  (16) Zhang Tao, Wang Qinxiang, Wang Shenwu. Research on the flange plate of the comb-type caisson Proc. of OCEANS2005, Vols. 1-3:2057-2064.  (17) A.L. Wen, R.M. Ren and SW. Wang. Effect of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 Properties of Commercial Pure Titanium, Key Eng. Mat. Vols. 261-263 (2004): 1605-1610. (SCI, EI)  (18) S. Nishda, N. Hattri, SW. Wang & JY. Ye. Optimum Deformation Value for Fatigue Strength Improvement by Roller-Working. Proc. of Int. Conf. on “Surface Treatment 2001”, 2001, Sevilla, Spain: p. 161~169. (EI, ISTP)  (19) SW. Wang, S. Nishida, N. Hattori,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Fatigue Stress and Plastic Deformation-ratio by Roller-working. Proc. of Int. Conf. on Advanced Technology in Experimental Mechanics, ATEM’99. 1999, Ube, Japan: p. 133~138. (ISTP)  (20) S. Nishida, SW. Wang, N. Hattori. Improvement of Fatigue Strength of the Plate with a Hole. Proc. of Surface Treatment’99, 1999, Boston, American: p. 361~370. (SCI, EI)  (21) S. Nishida, SW. Wang, N. Hattori. Fatigue Strength Improvement by Roller-Working. Proc. of Fatigue Design '98, 1998, Espoo, Finland: p. 107~116. (EI, ISTP)  (22) S. Nishida, SW. Wang, N. Hattori, et al. Improvement of Fatigue Strength of Structural Steels by Roller-Working. Proc. of Int. Con. on Materials and Mechanics '97, 1997, Tokyo, Japan: p. 633~638. (ISTP)  (23) 王生武、西田新一、服部信祐.局部塑性加工による平板切欠き材の疲労強度の向上,機械学会論文集A編,2001, 67(664):1996~2001. (SCI, EI)  (24) 王生武、西田新一、服部信祐.ローラ加工による切欠き材の疲労強度の向上と最適塑性加工量,機械学会論文集A編,2001, 67(663):1776~1781. (SCI, EI)  (25) 王生武、西田新一、服部信祐.ローラ加工による切欠き材の疲労強度向上,機械学会論文集A編,1998, 64(628):3038~3043. (SCI, EI)  (26) 王生武、西田新一、服部信祐.切欠き材疲労強度の向上(─平板切欠き材への塑性加工の適用─),日本機械学会第75期通常講演会論文集Ⅱ, 1998:435~437.  (27) 王生武、西田新一,服部信祐.切欠き材疲労強度の向上に及ぼす塑性加工量の影響,M&M'98材料力学部門講演会論文集,1998:51~52.  (28) 王生武、西田新一、服部信祐.切欠き材の疲労強度に及ぼす表面加工硬化の影響,日本機械学会創立100周年?九州支部創立50周年記念講演会論文集, 1997:82~84.  (29) 西田新一,服部信祐,守田直澄,王生武.小穴付き丸棒試験片の疲労強度向上に関する研究,機械学会1999年次大会論文集,1999:93~94.  (30) 王生武,张晓艳,吴昌华.16V240ZJ柴油机机体疲劳寿命评价方法的研究,内燃机与配件,2010(4):15-18.  (31) 章国泉,王生武,王 松.重载电力机车车体的设计与强度计算,计算机仿真,2009, 26(5):282-285.  (32) 王生武,温爱玲,邴世军.滚压强化的残余应力的数值仿真及工艺分析,计算力学学报,2009,25(12):113-118.  (33) 邴世军,王生武,温爱玲.表面滚压强化工艺的数值仿真,计算机仿真,2008, 25(11):292-296.  (34) 赵怀瑞,王生武.模压强化工艺及其数值仿真,计算机仿真,2007, 24(10):240-243.  (35) 赵怀瑞,王生武.焊不透缺陷对某转向架结构强度的影响分析,铁道机车车辆,2007,27(2):19-21.  (36) 杨军勇,王生武,温爱玲.高能喷丸表面纳米化对工业纯钛疲劳性能的影响,第六届交通运输领域国际会议论文集(2006):928~933.  (37) 温爱玲,王生武,任瑞明.复合高能喷丸提高钛的疲劳性能的研究. 机械工程材料,Vol. 34, 2010: 55-57.  (38) 孙丽萍,王生武,林鹏等.大功率柴油机机体疲劳设计的研究,船舶工程,2007(11):63-66.  (39) 温爱玲,王生武,杨军勇.高能喷丸表层纳米化对纯钛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材料开发与应用,2007,22(4):11-14.  (40) 姚宇新,王生武,孙丽萍.疲劳破坏主裂纹的分形分析,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5(1):50-52.  (41) 温爱玲,任瑞明,王生武.复合高能喷丸提高钛的疲劳性能的研究. 机械工程材料,2009.  (42) 邱世龙,任瑞铭,王生武.高能喷丸表面纳米化对工业纯钛疲劳性能的影响,金属热处理,2005(12):282-285.  (43) 温爱玲,闫秀霞,任瑞铭,王生武.高能喷丸对等轴晶TC4合金疲劳强度的影响.热加工工艺.2009, Vol.38(276):127-129.  (44) 全玉云,孙丽萍,吴昌华,王生武.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垂向耦合动力学分析,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5,25(1):41-45.  获奖情况  (1) 大连交通大学2004/200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2) 大连交通大学2006-2007年度优秀教师。  社会兼职  (1) 中国交通运输学会理事;  (2) 辽宁省工程力学学会理事;  (3) 日本机械学会正会员;  (4) “863”项目评审专家;  (5) 教育部科研基金和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6) 辽宁省科技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7) 第六届交通运输领域国际会(2006.6,大连)组委会副主席;  (8) 第七届东亚运输与物流国际学术会议(EASTS 2007.10,大连)组委会副秘书长。
  • 薛齐文
  • 姓名: 薛齐文  职称: 教授  学术职衔:博士生导师  荣誉称号: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  所学专业:力学  研究方向:工程反问题/车辆动力学/系统动力学  联系电话:0411—84106755/84109280  Email: xueqiwen@djtu.edu.cn  学习经历:  1995/9——1999/7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本科  1999/8——2000/6 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 教师  2000/9——2006/7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研究生(硕/博)  2006/7——2008/7 大连交通大学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 讲师  2008/8——2011/7 大连交通大学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11/7——至今 大连交通大学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 教授  承担项目情况:  近年来,主持课题10项,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课题10余项,部分课题如下:  1、热冲击作用下多宗量热弹性耦合反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1—2011.12, 20万元,课题负责人  2、新型重载车钩缓冲器结构分析与数值仿真研究,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基金,2010.1—2012.12,2万元,课题负责人  3、热力耦合反问题研究,中国博士后研究基金,  2011.1—2013.12,3万元,课题负责人  4、重载车辆纵向动力学研究,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  2011.1—2014.12,6万元,课题负责人  5、2万吨重载列车纵向冲击关键技术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基金,  2008.1—2010.12,6万元,课题负责人  6、多宗量热弹性耦合反问题研究,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2008.7—2010.6,6万元,课题负责人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截止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8篇,其中18篇论文被EI检索,近两年发表论文有:  1、薛齐文. 双曲传热反问题研究, 工程力学, 2011, EI检索  2、薛齐文. 基于同伦技术的偶应力反问题求解, 计算力学学报, 2011, EI检索  3、薛齐文. 热力耦合反问题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10, EI检索  4、薛齐文。非线性热传导反问题参数辨识,工程力学,2010,EI检索  5、Xue qiwen,.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parameters via a homotopy algorithm, Applications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1, EI检索  6、Xue qiwen. Solving the inverse heat conduction problem with multi-variabl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EI检索  7、薛齐文.多宗量稳态热传导反问题测点信息研究,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8、薛齐文,非线性热传导反问题数值求解,宁夏大学学报,2010  获奖情况:  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社会兼职:  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工会主席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794号&nbsp;
  • 电话:
    %u0030%u0034%u0031%u0031-%u0038%u0034%u0031%u0030%u0036%u0032%u0033%u0039(咨询)/%u0030%u0034%u0031%u0031-%u0038%u0034%u0031%u0030%u0039%u0031%u0039%u0037(办公)
  • 邮编:
    116028
相关推荐
西安交通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交通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美术学院师资好不好,西安美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海南大学师资好不好,海南大学师资怎么样 贵州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大学师资怎么样 昆明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昆明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