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大连大学

[切换城市]
大连站> 大连教育> 大连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信息

大连工业大学

英文名: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简称:“大连工大”,“dlpu” 所在地:大连 院校代码:10152 类型:工科类/理科类/理工类/考研院校

卓越计划2011计划
  • 大连工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大连工业大学师资好不好

据学校2014年7月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近900人,其中中国大连工业大学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副教授近400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00余人(含外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辽宁省高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4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8人,辽宁省教学名师9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7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20人,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人,享受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9人,大连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大连市优秀专家19人,大连市领军后备人才5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服装设计与工程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5个):艺术设计生态教学团队(2007)、服装设计与工程教学团队、无机材料教学团队(2008)、工程图学教学团队、轻化工程工艺教学团队(2009)

  • 许月奎
  • 许月奎 大连工业大学介绍  研究方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问题。。)  联系电话:0411-86323443  电子邮箱:x。yk2004@163。comc  教育经历:  1981-1985,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  1996-1999,辽宁师范大学,经济法政系,硕士;  2003-2004,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访问学者。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 “保险行业文化建设研究”,大连市保监局,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主持人;  2.“辽宁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模式选择研究”,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09B028),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排名第二;KR 〕v,l  发表论文:  1。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日韩物流合作趋势分析,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0。2。第二作者  目前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管理学、企业伦理学、市场营销学。  获奖情况:  曾获得校“菁院杯”教学赛三等奖 ;
  • 王 薇
  • 王 薇 大连工业大学介绍  所学专业 企业管理 现从事专业 企业管理 )> 现工作部门 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 来校时间 2004.1 研究方向:跨国企业管理 日资企业本土化经营 四年来独立承担了8项科研项目,主要为与日本大学的合作研究项目和  所学专业 企业管理 现从事专业 企业管理 )  现工作部门 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来校时间 2004.1  研究方向:跨国企业管理 日资企业本土化经营  四年来独立承担了8项科研项目,主要为与日本大学的合作研究项目和省、市级纵向课题。日本亚洲经营学会会员。讲授跨国公司管理、企业管理概论、证券投资,市场营销学。
  • 陈敏
  • 性 别:女  学历学位:工学博士  职 称:教授  职 务:  研究方向:玻璃及非晶态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表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  陈敏,硕士生导师, 1957年出生。1982年1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并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于大连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2年于前苏联科学院硅酸盐化学研究所访问留学;1997年至1998年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化学系访问留学。现任大连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玻璃及非晶态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表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以及应用离子束技术进行无机非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参加并完成国家、省部级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十余项,在国际刊物、国内核心刊物以及国内外会议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11-86323708 手 机:  电子邮箱地址: 邮 编:116034  通信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材料系
  • 薛文平
  • 性 别:男  学历学位:工学学位  职 称:教授  职 务:  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和水污染治理  薛文平,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现于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任教。主要从事环境工程专业与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参加五十余项科研项目,其中五项为国家重点黄金开发项目、一项为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获国家经贸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科技三等奖一项,大连市科技二等奖一项。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要的论文有《鸡冠咀金矿废水污染预测和铜控制标准的探讨》、《含氰废水的自然净化》、《河台金矿区域水污染源及地面水现状评价》、《柏杖子金矿地面水环境现状评价》、《高氰高铜贫液两步除杂闭路全循环工艺的研究》、《金矿废水对承德武烈河水环境的影响预测及分析》、《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有机污水的应用研究与展望》、《密切值法在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黄金矿山固体废物危害与资源再利用》等。主要的环境评价报告书有《武警一支队沙金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辽宁柏仗子金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河南省金渠金矿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湖北鸡冠嘴金矿二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河北省承德县金泉金矿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等。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11-86323508 手 机:  电子邮箱地址:dlxwp@eyou.com 邮 编:116034  通信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环境工程专业
  • 董晓丽
  • 性 别:女  学历学位:工学博士  职 称:教授  职 务:环境与轻化工程系主任  研究方向:环境生物技术、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友善催化合成  董晓丽,大连工业大学学术带头人,2009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984年9月 至 1988年7月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9月 至 1991年6月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分析化学专业学习,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至 2003年2月于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学习,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10至2009.3日本东北大学客座研究院。1991年开始在大连工业大学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轻化工清洁生产工艺、轻纺污染治理、化工环保、环境友好催化合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0余篇,EI收录4篇。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联系方式:dongxiaoli65@163.com
  • 马红超
  • 个人简历  马红超,男,1975年1月出生,理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催化与环境功能材料研究。199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2003年于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催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异丁烷脱氢制取异丁烯的钒催化剂”研究。并于2002年获得香港“求是”奖学金。2003年至2005年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致力于军工、燃料电池和水电解相关科研工作。并获第3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和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年9月至今于大连工业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致力于环境催化与环境功能材料研究。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于大连医诺生物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联合培养)从事博士后工作期间,主要从事新型抗癌共轭亚麻酸的开发, 完成了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多烯不饱和脂肪酸碱异构化的研究(亚麻酸碱催化异构化制备共轭亚麻酸),开发了固体碱异构化新工艺,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并于2009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此外,学术研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目前作为多个国外知名杂志审稿人,如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materials letters等。目前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共发表论文20余篇。  代表著作:  1. Synthesis of visible-light responsive Sn-SnO2/C photocatalyst by simple carbothermal reduction.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1, DOI:10.1039/C1EE01095F  2. Synthesis of visible light responsive ZnO–ZnS/C photocatalyst by simple carbothermal reduction.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1,102,417–423  3. Synthesis of Zeolite of Type A from Bentonite by Alkali Fusion Activation Using Na2CO3.Ind. Eng. Chem. Res. 2010,49:454-458.  4. Study of ruthenium oxide catalyst for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oxygen evolution.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247 (2006) 7–13  5. Effect of borohydride as reducing agent on the structure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t/C catalyst,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52 (2006) 8593–8597
  • 孙德栋
  • 孙德栋,1970年出生。大连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1992年7月获大连铁道学院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7月获大连铁道学院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获中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2003年至2005年于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有关污水处理中的剩余污泥减量研究。主持和参加省级、国家级及横向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废水及污泥治理
  • 于春玲
  • 于春玲,女,副教授,1966年2月出生于吉林市。1988年7月获吉林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6月获吉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我院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技术和功能界面材料。主要研究成果:在 J. Phys. Chem. B 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 张秀芳
  • 性 别:女  学历学位:工学博士  职 称:副教授  职 务:  简 介:  张秀芳,女,1973年6月出生。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取得学士学位;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取得硕士学位,期间参加了与欧盟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2005年3月至2009年5月,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期间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的研究工作。2009年12月,进入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流动站工作。1999年7月,硕士毕业后,进入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可见光催化剂的开发及其环境应用。  论文情况: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代表性论文如下:  1. Xiufang Zhang, Xie Quan, Shuo Chen, Hongtao Yu, Constructing graphene/InNbO4 composite with excellent adsorptivity and charg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for enhanced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ability,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In press) (SCI检索,影响因子,5.252).  2. Xiufang Zhang, Yaobin Zhang, Xie Quan, Shuo Chen, Preparation of Ag doped BiVO4 film and its enhanced photoelectrocatalytic (PEC) ability of phenol degradation under visible light,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2009, 167(1-3): 911-914. (SCI检索,影响因子,4.144)  3. Xiufang Zhang, Xie Quan, Shuo Chen, Yaobin Zhang, Effect of Si doping on photoelectro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phenol of BiVO4 film under visible light,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0, 177(1-3): 914-917. (SCI检索,影响因子,4.144)  4. Xiufang Zhang, Shuo Chen, Xie Quan, Huimin Zhao,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VO4film electrode and investigation of its photoelectrocatalytic (PEC) ability under visible light,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9, 64 (3): 309-313. (SCI检索,影响因子,2.879).  5. 张秀芳,全燮,陈景文,赵雅芝,陈硕,薛大明,杨凤林. 辽河中下游水体中多氯有机物的残留调查,中国环境科学,2001,20(1):31-35.  6. 张秀芳,董晓丽,马春,张新欣. 氮掺杂的二氧化钛可见光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0, 29(1): 36-38.  7. 张秀芳,安庆大. 悬浮体系光催化氧化降解直接桃红12R的工艺条件及动力学实验,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22(4):262-264.  主持的项目:  1. 光催化氧化降解染料废水(230135),辽宁省教育厅基金,2002-2004;  2. 大孔/中孔BiVO4纳米膜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2010047143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010-2011;  3. 高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20101005), 辽宁省博士启动, 2011-2013;  4. BiVO4/Bi2WO6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2011-2013.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11-86323508 手 机:  电子邮箱地址:xfzhang2001@yahoo.cn 邮 编:116034  通信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环境工程专业
  • 周景辉
  • 周景辉导师简介(造纸、环境、化工过程机械)  周景辉,男,1957年9月出生。1982年1月毕业大连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专业,硕士学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大连市第四批优秀专家。1998年8月被评聘为教授,现任大连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学科学术带头人,辽宁省制浆造纸清洁生产创新团队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建设与规划发展处处长。《中国造纸》、《国际造纸》、《大连工业大学学报》编委、《卫生用品》专家编委。  1.招生所在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制浆造纸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2.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制浆造纸清洁生产工艺  3.目前承担课程:  《纸张结构与性质》(制浆造纸硕士研究生课32学时)  《造纸原理与工程》(轻化工程本科课程48学时)  4.指导硕士研究生情况:已毕业27名,在读5名。  5.承担科研项目情况:1998~2010年主持纵向科研项目16项,获科研经费 100余万元,还主持横向科研项目数项,获科研经费数万元。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31170554): 杨木自催化乙醇制浆木素在纤维微区迁移及表面吸附的机理研究。  (2) 辽宁省工业攻关计划(2008219010),玉米秸秆收割分离联合机;  (3)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2008T014),绿液预处理改良碱法制浆新技术。  6.发表论文情况:在《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等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3篇。  7.出版著作情况:主编和参编著作9部,个人编写部分累计160万字。  8.获奖情况:  (1)轻工联合会2011年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J-3-5):红麻全秆可降解农用地膜研制,主持人。  (2)辽宁省2005年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51曝气生物滤池的再生水生产技术,第5名(2005J-2-21-05)  (3)大连市2005年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芦苇碱性亚硫酸盐-蒽醌,第六名(2005-1-05-6)  (4)辽宁省2004年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有机硅接枝改性苯丙乳液及高性能涂料,编号(2004J-2-13-1),主持人。  (5)大连市2004年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核/壳乳液聚合改性苯丙树脂及高性能涂料,编号(2004-2-19-1),主持人。  (6)辽宁省2003年科学技术进步3等奖,东北落叶松纸浆二氧化氯漂白,编号(2003J-3-32-1),主持人。  (7)大连市2001年科技进步2等奖,东北落叶松纸浆二氧化氯漂白,编号(2001-2-02-1), 主持人。  联系电话:0411-86323296;86323763  E-mail:zhoujh@dlpu.edu.cn
  • 孙玉梅
  • 孙玉梅现任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南大学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3年7月毕业于原大连轻工业学院发酵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6月毕业于原大连轻工业学院发酵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微生物酶制剂的发酵制备及代谢控制;2002年10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气态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理。  1983年8月至1986年8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从事酿酒葡萄资源与葡萄酿酒技术的研究;1989年6月开始在大连轻工业学院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从事微生物发酵工程的教学与科研。2004年至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生物质的微生物转化研究。2005年至2006年获瑞典学会互换奖学金,在瑞典LUND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嗜热海洋微生物的木聚糖酶基因重组及表达研究。  近年来,主要承担本科生的“发酵工艺原理”和研究生的“微生物生理学”的教学和实验指导,指导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3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代谢控制发酵,应用生物技术。主要致力于微生物代谢控制发酵制备生物活性物质、发酵饮品的微生物发酵剂构建及品质控制、微生物及其酶在生物能源开发中的应用等研究。
  • 余加祐
  • 余加祐,男,1949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1999年作为国内访问学者,参加吉林大学催化课题研究。1982年起在大连轻工业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年开始任大连轻工业学院应用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9年任基础部副主任,1990年任教务处副处长。1991年任大连轻工业学院院长助理,1994年任大连轻工业学院副院长、副书记。2001年任大连轻工业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轻工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包装工程教育委员会副会长、辽宁省政府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大连市轻工行业协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高等学校物理化学、统计热力学、表面化学、催化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8门课程。承担省、市纵向科研项目4项,获轻工部和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各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3篇为SCI收
  • 安庆大
  • 安庆大,大连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1990以来历任大连工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作为负责人承担或完成的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项项目1项  辽宁省科技厅攻关项目1项  辽宁省科技厅基金项目1项  辽宁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项  大连市科技攻关项目2项  大连市青年基金项目1项  研究成果:  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大连市科技进步三等1项。  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EI和ISTP收录6篇。  出版著作2部。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中国工程院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表面活性剂研究开发促进会副理事长。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轻工表面活性剂应用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大连市化工学会副会长。  中国化学会会员。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  环境友好催化化学工艺。  功能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 王少君
  • 王少君,1956年3月出生,1982年1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在吉林大学无机材料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做访问学者,2008年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先进材料研究室作访问学者。现在大连工业大学任教授,进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讲授物理化学,胶体化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等课程;主要从事催化化学、胶体化学,日用化工,离子液体及其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大连市科技项目,企业工程项目十余个,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五十余篇。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励三项。
  • 刘彦军
  • 刘彦军,男,1965年10月生,大连工业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化工工程与工艺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日本留学博士后, 198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1991年获吉林大学理化所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硕士期间进行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1995年4月至1998年4月于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在蹇锡高教授指导下进行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1月至7月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联合实验室作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8月至2001年8月留学日本北海道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6月至9月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化学与生物系做访问学者。  刘彦军教授先后就学于吉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从事科学研究数年并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曾参与九五国家重点军工配套科研计划项目“核动力装置用特种浸渍漆”科技攻关工作,另一项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含二氮杂萘联苯结构聚醚酮的研制法” 科技攻关工作,此项目本人作为第四贡献者获2002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留学回国后,先后主持承担了几项省部级及大连市基金项目,主持的项目有教育部回国启动基金,新型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大连市科学基金,紫外固化高性能导电胶的研究,曾作为主要承担人参与973科研项目,并承担多项企业科技开发工作。1998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  目前从事的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内容为高性能、低表面氟、硅树脂的制备及在织物、皮革、纸张、石材表面疏水、疏油应用研究;功能性聚苯乙烯微球及葡聚糖凝胶制备及应用研究。
  • 翟滨
  • 翟滨,1987 年 6 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 年 6 月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无机化工专业获工学硕士,教授职称,硕士生导师,大连工业大学校级教学梯队教学带头人。现任化工与材料学院院长。  主要从事分离分析、无机合成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TEPA和PMHS协同作用设计合成CO2高效吸附剂》,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国家973计划项目《生物催化氧化还原过程基本问题的研究》,获得省市级科研奖励六项,其中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获得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大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获大连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获大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  担任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普通化学》等课程的主讲。《“无机及分析化学”新课程体系教材改革的研究》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主编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两部;主编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两部;主持完成辽宁省级教改项目一项,《无机及分析化学》辽宁省优秀课程负责人。  邮箱:zhaibin@dlpu.edu.cn  电话:0411-86323649
  • 李明慧
  • 李明慧,女 1959年11月出生,吉林省白山市人。1987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同年毕业分配到大连轻工业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任教,主要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被聘为教授,现为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合成,绿色催化  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4项,主编及参编教材8部,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过6门课的授课任务,年教学工作量饱满;多次获得校优秀教师、优秀主讲教师、骨干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教学工作情况:  面向全校化工、轻纺、生物各专业本科生的《有机化学》理论课,《有机化学实验》课;  研究生《高等有机化学》,《现代催化技术进展》;  主讲过《催化作用基础》、《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材料》、《现代有机合成》等本科生选修课程。  编写教材:(选列)  主编之一,《有机化学实验》,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8.5万字。  主编之一,《有机化学实验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08月,8万字。  副主编,《高等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02月,10万字。  参编:《高等有机化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5万字。  科研项目:  1. 在固体酸催化剂上进行有机酸酯的合成,大连理工大学碳资源综合利用开放实验室,1997~2000年,项目主持人  2. 在沸石催化剂上甲苯与甲醇烷基化合成对二甲苯(项目编号:20061213),辽宁省教育厅  2000~2002,项目主持人  3. 主持:纳米级分子筛的制备及有机酸酯的合成(项目编号:202073414),辽宁省教育厅  攻关(A类),2002~2004,项目主持人  科研论文:(选列)  1. 纳米HZSM-5催化剂上3,5,6—三氯水杨酸正戊酯(PTCSA)的合成,化学与粘合,2006,28(6):398~400、404,第一作者  2. 纳米级HZSM-5分子筛催化合成异戊酸异戊酯的研究,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5,6(4):  22~24、36,第一作者  3. 聚酯用2,6-二甲基萘的合成与提取技术,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4,5(3):21~25,第一作者  4. 锌纷还原法合成对苯二胺的研究,光谱实验室,2001,18(6):796~798,第一作者  5. 室温条件下硝酸羟胺的催化分解,催化学报,2007,28(1):1~2,第二作者  6. 4-溴邻苯二甲酸酐中杂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染料与染色,2007,44(3):41~43,第二作者  联系方式:  E-mail:limh@dlpu.edu.cn  Tel:86323291 13019445606  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 化工与材料学院 基础化学教学中心  邮编:116034
  • 张绍印
  • 张绍印,男,1965年5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来校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功能聚合物和精细化学品合成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不对称结构的双氯单体及其聚芳醚砜酮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等纵横向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2项。  联系方式:  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 (116034)  电话:0411-86323716  E-mail:zhangsy@dlpu.edu.cn
  • 王岩
  • 王岩,男,生于 1959 年 8 月,吉林省长春市人。 1982 年 7 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 年 4 月于大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获工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本科生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研究生课程《结构化学》的教学工作,以及《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化学。主要研究成果有:工业渣油的综合利用(石化总公司项目),低碳酸支链醇酯有研究(国家轻工局项目,该项目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
  • 戴洪义
  • 戴洪义,男,1984 年 7 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9 年 7 月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催化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2年调入大连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课程有《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统计热力学》等。编写(参与)《基础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物理化学习题指导》教材三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四项(已授权),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获一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获一项,大连市科技发明二等获一项。  主要研究方向:  1、 改性二氧化硅多孔材材的研制开发。曾获辽宁省科技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前期成果发表于《硅酸盐通报》、《现代化工》等期刊。  2、 有机硅改性涂料及金属涂料的研究开发。曾获大连市重大工业化项目、大连市甘井子区政府及相关企业资助。获辽宁省、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3、 药物中间体及皮肤保健品、药品的开发。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大连市科技发明二等获一项。有两款产品上市生产。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
  • 电话:
    %u0030%u0034%u0031%u0031-%u0038%u0036%u0033%u0032%u0033%u0036%u0036%u0031/%u0038%u0036%u0033%u0032%u0033%u0036%u0039%u0033/%u0038%u0036%u0033%u0031%u0038%u0037%u0031%u0033/%u0038%u0036%u0033%u0031%u0038%u0037%u0031%u0039/%u0038%u0036%u0033%u0031%u0038%u0037%u0032%u0039/
  • 邮编:
    116034
相关推荐
西藏大学师资好不好,西藏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四川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甘肃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甘肃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资好不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资怎么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