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大连大学

[切换城市]
大连站> 大连教育> 大连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信息

大连工业大学

英文名: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简称:“大连工大”,“dlpu” 所在地:大连 院校代码:10152 类型:工科类/理科类/理工类/考研院校

卓越计划2011计划
  • 大连工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大连工业大学师资好不好

据学校2014年7月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近900人,其中中国大连工业大学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副教授近400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00余人(含外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辽宁省高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4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8人,辽宁省教学名师9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7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20人,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人,享受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9人,大连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大连市优秀专家19人,大连市领军后备人才5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服装设计与工程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5个):艺术设计生态教学团队(2007)、服装设计与工程教学团队、无机材料教学团队(2008)、工程图学教学团队、轻化工程工艺教学团队(2009)

  • 农绍庄
  • 硕士生导师简介(农绍庄)  农绍庄 54岁 男 壮族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 教授  中国食物与营养学会理事;全国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首届辽宁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一届辽宁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大连市政府食品安全应急专家组成员;大连市消费者协会特聘顾问;入选科技部项目评审同行专家库、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库、教育部科技成果网评专家库和大连市科技局、经委项目评审专家库。中文核心期刊《保鲜与加工》编委。《大连消费》杂志顾问。  主要教授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学导论、食品工程高新技术、食品原料学、食品营养学等课程。连续多年被学生评选为最受欢迎的老师。主要从事农产品、海洋食品加工、功能食品的研究以及食品高新技术应用与开发,研究方向:果蔬保鲜、微波萃取、海珍品加工综合技术研发。  完成国家级科学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攻关课题及辽宁省教委项目3项,大连市级项目4项,通过市级以上鉴定项目5项,横向课题10多项。研发的大连市第一个“即食海参”产品应用于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棒棰岛海产集团、长生岛海产集团公司、财神岛食品有限公司、三山岛食品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业,已经成为大连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年创造数亿产值,是全国海参行业的著名技术专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参编《食品原料学》、《食品添加剂》、《食品标准与法规》、《园艺产品加工工艺学》、《方便食品加工工艺与设备手册》、《食品工艺与卫生》等着作与教材6部。申请专利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 芦明春
  • 芦明春,生于1956年1月,1982.1毕业于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工系制糖专业,教授。主要从事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天然产物分离。发表论文计有34篇,参编著作 1 部;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一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部省市科技奖七项;主持省教育厅项目2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8项、辽宁省基金项目2项、大连市科委项目4项;横向项目多项。
  • 侯红漫
  • 侯红漫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大连市第五批优秀专家。辽宁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特聘食品安全专家,辽宁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辽宁省营养学会理事,大连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  本研究方向致力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在食品安全、发酵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开发中取得行业内阶段性进展,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级各种奖励。近年来获得的奖项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食品安全与检测;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发酵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开发等。①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课题组针对性开展食品微生物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价体系,主要对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展开快速检测和机理性研究。②以海洋高附加值的动植物为研究对象,开展海产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海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完善海产品安全监测与评价体系,同时对海洋微生物的基因多样性、生理特性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③开展传统发酵食品的研究,促进食品发酵产品的更新换代,开发高效、稳定、安全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利用微生物发酵开发新型色素、生物防腐剂和表面活性剂等食品添加剂,替代现有的化学产品。
  • 钱方
  • 钱方 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食品学院食品工程系主任兼教工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蛋白质资源、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2001年入选“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校首批青年骨干教师。国家财政部农业项目评审专家、大连市营养学会理事、大连市财政局农业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省及市科技项目等评审专家、中国乳品工业杂志编委。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著作2部。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通过省市鉴定科研成果10余项。获省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 叶淑红
  • 叶淑红,教授。工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主要从事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与利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以主要研究人员的身份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申报发明专利、参编著作和教材多部。曾荣获辽宁省、大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各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 孙浩
  • 孙浩:副教授,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以及专业的科研、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省、市级项目。曾获部级“科技进步奖”; 省、市级“科学技术奖”及发明专利。已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多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食物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
  • 周大勇
  • 周大勇,男,1977年7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2001年于大连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于大连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分子的分离分析及功能研究,迄今发表论文10余篇
  • 孙黎明
  • 孙黎明,女,1974年生,于大连医科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学位,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省水产品深加工中心工作,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品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功能活性及开发。参与多项国家项目,其中参与完成863项目2项,正在参与863项目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
  • 王晗
  • 王晗 讲师,大连理工大学工学博士。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Guest Researcher。主要从事食品来源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作为第一作者在SCI检索期刊发表论文6篇。EI检索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参编著作2部。
  • 张公亮
  • 张公亮,男,1978年出生,讲师。2008年9月毕业于日本冈山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植物类(农产品)生理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参编著作1部。
  • 吴海涛
  • 吴海涛,女,1980年出生,讲师。2008年9月毕业于日本冈山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海洋生理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作为第二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参编著作1部。
  • 启航
  • 启航,男,出生于1981年7月1日,辽宁鞍山人,2010年9月毕业于日本冈山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水产品深加工及水产品生物活性物质功能性方面的研究。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作为第二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
  • 董秀萍
  • 董秀萍,女,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水产品的精深加工。主持和参加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重大合作项目以及省市攻关课题目20余项,校企合作课题20余项。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与申报国际发明专利4项,获得授权2项;中国发明专利46项,获得授权18项。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水产品加工工艺学》等著作4部。
  • 丁燕
  • 丁燕,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2月毕业于韩国忠南大学药学院,获药学博士学位。至2011年2月,韩国忠在大学医药品开发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及功能食品方面的研究。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韩国医药品安全厅、韩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财团等8项课题,发表论文26篇,其中SCI收录21篇。
  • 姜淑娟
  • 姜淑娟,女,1981年2月出生于黑龙江。2010年12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乳品相关方向研究工作。现主持辽宁省教育厅课题1项,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
  • 肖珊
  • 肖珊,女,1983年9月生,辽宁锦州人。2011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作为国家公派出国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在美国的爱荷华州立大学肉品科学实验室进修18个月。主要从事肉品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
  • 马铁成
  • 马铁成,教授,硕士生导师。1957年9月出生,1982年1月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原大连轻工业学院)硅酸盐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图书馆馆长。  研究方向:功能材料,纳米材料。  长期以来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攻关项目1项,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 A类项目1项,大连市科技局项目1项,横向课题多项。主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陶瓷工艺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11-86324883  电子邮箱地址:matc@dlpu.edu.cn 邮 编:116034  通信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材料系
  • 宋宇
  •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生导师,宋宇,女,1977年出生。1996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2000年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师从徐如人院士和于吉红教授,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直博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一直从事于无机微孔化合物的定向设计,定向合成以及探索新颖的合成路线。在国内首次将组合化学合成方法引入到无机微孔化合物水热/溶剂热合成中,合成出一系列具有新颖结构的化合物,并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合成因素对晶化产物的影响,为建立组合合成数据库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计算化学和组合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辅助了微孔晶体材料定向合成,充分体现了组合化学在合成化学方面的优势。此外,以低维磷酸铝为结构基元,在金属离子存在下,开展了磷酸铝化合物的增维研究,为定向合成磷酸铝化合物提供了另一途径。参加了973“特殊孔道结构催化体系的分子工程”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骨干教师基金以及创新群体等项目的科研工作;目前,主持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研究内容为“组合离子热合成无机多孔材料及性能。”曾获2004年度香港求是科技基金颁发的“求是研究生奖学金”;2005年吉林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等十余项荣誉。已第一作者和通讯联系人身份发表论文11篇,被SCI收录6篇。  发表文章情况:  1. Hydrogen-Bonded Helices in the Layered Aluminophosphate  (C2H8N)2[Al2(HPO4)(PO4)2], Angew. Chem. Int. Ed., 2004, 43, 2399-2402.  Yu Song, Jihong Yu,* Yi Li, Guanghua Li, and Ruren Xu*  2.Combinatorial approach for the hydrothermal syntheses of open-framework zinc phosphates, Chem. Commun., 2002, 1720-1721.  Yu Song, Jihong Yu, Guanghua Li, Yi Li, Yu Wang and Ruren Xu  3. A new 3-D open-framework zinc phosphate [C6H16N2]•[Zn2(HPO4)3] Synthesized by Solvothermal Combinatorial Approach. Eur. J. Inorg. Chem., 2004, 3718-3723.  Yu Song, Jihong Yu,* Yi Li, Min Zhang and Ruren Xu*  4. Towards Rational Synthesis of Microporous Aluminophosphate AlPO4-21 by Hydrothermal Combinatorial Approach. Topic in Catalysis, 2005, 35.  Yu Song, Jiyang Li, Jihong Yu*, Kaixue Wang and Ruren Xu*  5. Characterization and interaction energy evaluation of the synthesized layer aluminophosphate. J Dalian Institute Light Industry, 2006, 25(2): 111-113.  Song Yu, Li zhigang, Wang Yongwei, Liu Junlong and Zhai Bin  6. Influence of transition metal cations on template of the layered aluminophosphate [C6N4H21][Al3P4O16] by application combinatorial approach. J Dalian Institute Light Industry, 2007, 26(2): 168-171.  Song Yu, Wang Yongwei, Li Changmin, Liu Junlong  2009, 25(4), 407411  7.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a 3-D open-framework zinc phosphate [Zn6 (H2O) P5O20]3-[C5N2H14]2+0.5[C6H16N2] 2+ ×3H2O. Chem. Res. Chinese Universities 2009, 25(4), 407-11  SongYu, Dong Zhaojun, WangYongwei, LiJiyang  8. 离子热合成微球方钠石。无机化学学报 2010, Vol(26), No.11, 1923-1926。  马英冲, 王少君, 宋宇*, 徐云鹏等。
  • 林海
  • 林海,男,理学博士,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玻分会和溶胶-凝胶分会理事,中国稀土协会玻璃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稀土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光纤和波导通讯放大器、微创医疗照明材料与器件。  199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于1999年和2001年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光电子研究中心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学中心开展稀土光学放大器玻璃和高功率激光玻璃的博士后研究工作,试制成功多种稀土氧化物玻璃,并对这些稀土玻璃材料的光学和发光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2003年底回国后,主要从事稀土掺杂光学玻璃、光纤和波导通讯放大器、稀土光电子薄膜、彩色照明及显示材料、可见医用光学波导等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制备与研究工作,先后承担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教育厅、大连市科委和国家教育部课题多项。2005年12月,林海博士应日本国立京都大学的邀请,以客座教授身份开展为期半年的科研攻关合作,研究方向是与欧美竞争的新型LED蓝白光转换材料。2007年8月、2008年3月、2009年3月、2010年6月和2011年8月先后五次应香港城市大学的邀请,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参与高增益系数光学波导和特殊波段光纤通讯放大器的研制工作,在锗酸盐玻璃基底上通过热离子交换法制备出集成光波导器件,并成功拉制出稀土掺杂磷酸盐和锗碲酸盐玻璃光纤。在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三所大学的通力协作下,已有80余篇SCI收录论文发表在Appl. Phys. Lett., Opt. Express, Opt. Lett., J. Opt. Soc. Am. B, J. Appl. Phys. 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他引600余次。  林海博士课题组近五年来在国际期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 B.J. Chen, L.F. Shen, E.Y.B. Pun, and H. Lin (通讯作者). Sm3+-doped germanate glass channel waveguide as light source for minimally invasive photodynamic therapy surgery. Opt. Express 20, (2012) 879.  2. L.F. Shen, X. Liu, B.J. Chen, E.Y.B. Pun, and H. Lin (通讯作者). Dynamic colour and utilizable white fluorescence from Eu/Tb ions codoped lithium-yttrium-aluminium-silicate glasses. J. Phys. D 45, (2012) 115301.  3. L.F. Shen, B.J. Chen, E.Y.B. Pun, and H. Lin (通讯作者). Gain properties of the transition emissions near the second telecommunication window in Ho3+-doped multicomponent heavy-metal gallate glasses. J. Lumin. 132, (2012) 676.  4. B. Zhou, H. Lin, B.J. Chen, E.Y.B. Pun. Superbroadband near-infrared emission in Tm-Bi codoped sodium-germanium-gallate glasses. Opt. Express 19, (2011) 6514.  5. B.J. Chen, L.F. Shen, H. Lin (通讯作者), and E.Y.B. Pun. Signal amplification in rare-earth doped heavy metal germanium tellurite glass fiber. J. Opt. Soc. Am. B 28, (2011) 2320.  6. B. Zhou, D.L. Yang, H. Lin, and E.Y.B. Pun. Emissions of 1.20 and 1.38 mm from Ho3+-doped lithium–barium–bismuth–lead oxide glass for optical amplifications. J. Non-Cryst. Solids 357, (2011) 2468.  7. W.H. Lei, B.J. Chen, X.L. Zhang, E.Y.B. Pun, H. Lin (通讯作者). Optical evaluation on Nd3+-doped phosphate glasses for O-band amplification. Appl. Opt. 50, (2011) 835.  8. B.J. Chen, L.F. Shen, E.Y.B. Pun, H. Lin (通讯作者). ~1.2mm near-infrared emission and gain anticipation in Ho3+ doped heavy-metal gallate glasses. Optics Commun. 284, (2011) 5705.  9. R.T. Zhao, M. Wang, B.J. Chen, K. Liu, E.Y.B. Pun, H. Lin (通讯作者). Bent channel design in buried Er3+/Yb3+ codoped phosphate glass waveguide fabricated by field-assisted annealing. Opt. Eng. 50, (2011) 044602.  10. R.T. Zhao, W.H. Liu, J. Zhang, E.Y.B. Pun, H. Lin (通讯作者). Optical path design and evaluation in Tm3+ doped glass channel waveguide for S-band amplification. Opt. Lasers Eng. 49, (2011) 52.  11. B. Zhou, H. Lin, D.L. Yang, E.Y.B. Pun. Emission of 1.38mm and gain properties from Ho3+-doped low-phonon-energy gallate bismuth lead oxide glasses for fiber-optic amplifiers. Opt. Lett. 35, (2010) 211.  12. D.L. Yang, H. Gong, E.Y.B. Pun, H. Lin (通讯作者). Rare-earth ions doped heavy metal germanium tellurite glasses for fiber lighting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pt. Express 18, (2010) 18997.  13. B. Zhou, H. Lin, E.Y.B. Pun. Tm3+-doped tellurite glasses for fiber amplifiers in broadb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at 1.20 μm wavelength region. Opt. Express 18, (2010) 18805.  14. H. Gong, L. Lin, X. Zhao, E.Y.B. Pun, D.L. Yang, H. Lin (通讯作者). Mixing up-conversion excitation behaviors in Er3+/Yb3+-codoped aluminum germanate glasses for visible waveguide devices. J. Alloys Compd. 503, (2010) 133.  15. D.L. Yang, E.Y.B. Pun, N.Q. Wang, H. Lin (通讯作者). Radiation and gain behaviors in Tm3+-doped aluminum germanate substrate glasses and thermal ion-exchanged waveguide. J. Opt. Soc. Am. B 26, (2010) 990.  16. J. Zhang, D.L. Yang, E.Y.B. Pun, H. Gong, H. Lin (通讯作者). Optical evaluation of multichannel radiative transitions originating from 4G5/2 level of Sm3+ in heavy-metal-gallate glasses. J. Appl. Phys. 107, (2010) 123111.  17. D.L. Yang, J. Zhang, E.Y.B. Pun, H. Lin (通讯作者). K+−Na+ ion-exchanged sodium magnesium aluminum germanate glass waveguide amplifier operating in the first telecommunications window. J. Appl. Phys. 108, (2010) 116101.  18. D.L. Yang, E.Y.B. Pun, H. Lin (通讯作者). Tm3+-doped ion-exchanged aluminum germanate glass waveguide for S-band amplification. Appl. Phys. Lett. 95, (2009) 151106.  19. B.J. Chen, E.Y.B. Pun, H. Lin (通讯作者). Photoluminescence and spectral parameters of Eu3+ in sodium–aluminum–tellurite ceramics. J. Alloys Compd. 503, (2009) 352.  20. D.L. Yang, E.Y.B. Pun, B.J. Chen, H. Lin (通讯作者). Radiative transitions and optical gains in Er3+/Yb3+ codoped acid-resistant ion exchanged germanate glass channel waveguides. J. Opt. Soc. Am. B 26, (2009) 357.  21. L.X. Sun, H. Gong, B.J. Chen, H. Lin (通讯作者), E.Y.B. Pun. Multicolor upconversion and color tunability in Tm3+/Ho3+/Yb3+ doped opaque aluminum tellurite ceramics. J. Appl. Phys.105, (2009) 106109.  22. H. Lin (通讯作者), E.Y.B. Pun, B.J. Chen, Y.Y. Zhang. Rare-earth ion doped lead- and cadmium-free bismuthate glasses. J. Appl. Phys. 106, (2008) 103105.  23. H. Lin (通讯作者), X.Y. Wang, C.M. Li, H.X. Yang, E.Y.B. Pun, S. Tanabe. Near-infrared emissions and quantum efficiencies in Tm3+-doped heavy metal gallate glasses for S- and U-band amplifiers and 1.8μm infrared laser. J. Lumin. 128, (2008) 74.  24. H. Lin (通讯作者), X.Y. Wang, L. Lin, C.M. Li, D.L. Yang, S. Tanabe. Near-infrared emissions character of Tm3+-doped heavy metal tellurite glasses for optical amplifiers and 1.8μm infrared laser. J. Phys. D 40, (2007) 3567.  25. X.Y. Wang, H. Lin (通讯作者), D.L. Yang. Optical transitions and upconversion fluorescence in Ho3+/Yb3+ doped bismuth tellurite glasses. J. Appl. Phys. 101, (2007) 113535.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11-86323097 传 真:0411-86322228  电子邮箱地址:lhai8686@yahoo.com; lhai@dlpu.edu.cn  通信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  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  邮 编:116034
  • 王永为
  • 王永为, 男,理学博士,1975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1999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从事专业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无机材料的合成、制备与性能提高,共发表论文8篇。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
  • 电话:
    %u0030%u0034%u0031%u0031-%u0038%u0036%u0033%u0032%u0033%u0036%u0036%u0031/%u0038%u0036%u0033%u0032%u0033%u0036%u0039%u0033/%u0038%u0036%u0033%u0031%u0038%u0037%u0031%u0033/%u0038%u0036%u0033%u0031%u0038%u0037%u0031%u0039/%u0038%u0036%u0033%u0031%u0038%u0037%u0032%u0039/
  • 邮编:
    116034
相关推荐
云南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云南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财经学院师资好不好,西安财经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安交通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交通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北政法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政法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工程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工程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